學術界已證實,真的能夠幫助英文學習的是「動機」,不是起跑點!孩子要是喜歡英文,想學英文,那一切都好說!許雅寧老師分享,關於學英語,爸媽最常問的三個問題。

前兩天,我和女兒去爬山。十一月的紐約本來是該冷了,正常的平均溫度大約是攝氏5度左右,圍巾手套都該出籠了。但是今年全球的氣候完全失控,爬著爬著還居然熱了。

我們是跟一群美國朋友去的,不知道是我自己欠鍛鍊,還是美國人天生運動細胞比較發達,我從一開始就殿後,一路上仍然得不斷休息,喝水,持續地保持我最後一名的劣勢,直到終點 。

好不容易,爬到山頂。

當我從山頂遠眺哈德森河谷的風景,滿山滿谷的楓葉,或金黃,或醉紅,參雜著夏日最後幾簇不肯換上金秋架裟的綠葉,這就是北美最有名的秋紅。

這樣的景色太值得三個小時的努力了!我心裡想:「下次還要再來!」

回程的路上,我心裡在思索這次的親子天下閱讀部落格要寫什麼,我無法集中思緒,心裡仍回味著今天的風景,秋日的氛圍,一路踩過的窸窸窣窣的落葉,心中裝著滿滿的幸福。

忽然,我想到~

如果,我的隊友不停催促我,要我配合大家的腳程,趕上進度,以我的能力,就是做不到啊。所以,最後可能就是以「你們去吧,我不上去了。」收場,錯過所有的美景。

就算我奮發有為,突變成勇腳馬,一路狂奔,口吐白沫,跟上大家的腳步。到了終點,我可能接近斷氣,口發囈語:「累死了,累死了!以後不來了!」

還好,我的隊友沒有催我,我對自己的腳程也完全沒有丟臉的自覺,我一路上該看的風景都看了,最後也到了終點。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學英文~

一般人都會認為語言要從小就開始學,最好是愈早越好,千萬不能輸在起跑點。

以語言學的理論而言,是有一個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理論探討語言學習和年齡的關係。 這個理論經過數十年學術界激烈的辯論,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證實「早跑早贏」這個「想當然爾」的邏輯。

事實上,已被學術界證實,真的能夠幫助英文學習的是「動機」, 不是起跑點。

孩子要是喜歡英文,想學英文,那一切都好說。

他們也許腳程慢了些,或是日上三竿等別人都出發了才開始爬,但是,只要是他們能在中途累了時,仍興致勃勃地繼續走下去;只要是他們能在達到終點時,眼睛發亮地說:「我下次還要再來!」,父母就沒有任何事情需要擔心了。

以下是父母時常問我的問題:

Q:孩子要什麼時候學英文?

A: 什麼時候學不是重點,學習的意願才是重點。

Q:孩子不提早學,跟不上同學,怎麼辦?

A: 有些孩子適合早學英文,有些孩子不適合。不論是什麼時候學,在孩子學英文的過程中,家長要密切注意孩子學英文的反應。如果學英文這件事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情緒超過正面情緒,這件事就要放緩腳步或是暫時STOP 。父母有時要逆向思考,能收能放。

Q:為什麼孩子學英文的效果不好?

A:父母老師要去了解原因,是老師教法不合適孩子呢?還是教材程度不適合?孩子有沒有自信心的問題?還是有別的原因?

只要是英文學習的過程是適合孩子的腳步,沒有學不好的孩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