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63歲的趙小蘭曾在小布希政府時期擔任勞工部長,

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婦女。

趙小蘭,出生於台灣,8歲隨父母移居美國,曾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她創造了是美國歷史上華裔的多個第一:首位華裔內閣,首位亞裔女性內閣,首位二度入閣的華裔。

趙小蘭和她的5個妹妹也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

二妹趙小琴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的碩士;

三妹趙小美出任過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廳長;

四妹趙小甫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律師;

五妹趙小亭也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碩士,如今是大學教授;

六妹趙安吉,用3年時間讀完哈佛學士學位,在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後,回到父親的福茂航運公司挑大樑。

她們的父親趙錫成說:“我這個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兒管得好,都是媽咪的功勞。”

她們的母親叫朱木蘭,是安徽滁州來安人。她將六個女兒都培養成才絕不是偶然,而是成功的教育使然。

她常說:“我們給女兒的嫁妝不是金錢,而是教育。”

01

教會女兒自尊和自愛

“母親讓我們清楚地懂得,我們來自一個有教養的家庭,要儀態端莊,舉止正確。”

趙小蘭在題為《平凡與偉大——獻給我的母親朱木蘭》的文章裡寫道:

“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親,我幸運地成為她的大女兒。

許多年之後,她又相繼成為我們姐妹六人的母親。我叫小蘭,就是源於母親的名字。

我是她的一部分,將傳承她的血脈和精神,直至終生。”

母愛是什麼?從趙小蘭多次回憶母親的口氣中,大概可以說是:

父親趙錫成為女兒構建了一所遮蔽風雨的房子,母親朱木蘭就是房子的基石,

它不顯露,但支撐、呵護著6個女兒的成長。

趙小蘭在台北的家,父親趙錫成一年有九個月出海在外,在船上服務。

家裡的大小事,全靠母親朱木蘭一人打理。

來到異國他鄉的創始期,朱木蘭是操持家務的一把手,

怎樣把有限的美元變成全家豐衣足食的日子,她從來不說,以免擾亂全家大小苦苦掙扎的寧靜。

趙小蘭的記憶裡,母親總是那樣從容不迫

為全家準備可口的三餐,家裡乾乾淨淨,被營造出一種舒適溫馨的氛圍。

趙小蘭赴美一年後,入境隨俗,想舉辦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對。

媽媽完全贊成女兒的這個願望。

於是趙小蘭邀請了許多同學,並和媽媽做了精心準備。

可是那天晚上只來了兩個同學,小女主人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母親的心靈感應著女兒的心靈,她不動聲色,照樣舉辦生日派對,照樣切生日蛋糕,照樣唱生日快樂歌。

朱木蘭女士就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輸處變不驚、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方式。

趙小蘭概括母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

“母親讓我們愛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嚴。讓我們保持自己的價值觀。

知道要為更美好的事物奮鬥。因此,面對男孩子或者其它什麼人,我們都不會示弱。

我們要自重,言行得體,不做讓自己感到難堪的事情。

母親讓我們清楚地懂得,我們來自一個有教養的家庭,要儀態端莊,舉止正確。”

02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趙小蘭出任美國勞工部長職位後,對母親說的一席話令人回味:

“媽媽,也許現在別人對我的看法不一樣,但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同,我還是原來的我。

相反,我認為還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只不過是我運氣比較好而已。”

當了部長,趙小蘭認為自己還是原來的趙小蘭,這就是母親的影響。

朱木蘭的教女有方,傳到了老布希總統的耳朵裡。

有一次,老布希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夫婦和他們的6個女兒,

特地對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建議說:

應該向趙小蘭的家長學學怎樣管孩子——要知道,芭芭拉女士可是美國著名的賢妻良母。

朱木蘭取中西方科學教育之精華,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標中選擇最佳點,中西合璧,因材施教。

朱木蘭治家,並不洋派。她說:“ 我對孩子是嚴而不苛。規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尤其要以身作則。 ”

比如說她們年幼時,晚飯後,父親在處理公務,我就讓她們做功課,大家都不可以看電視,父母也一樣。

後來家庭富裕了,家中人多,請了個傭人,

但我要孩子們必須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間,年輕人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各自分擔家務。”

每逢週末,還要求女兒們一起做家務事,包括整理園中花草、清理游泳池,

甚至家門口那條寬36米長120米的柏油車道,都是由小蘭的父親帶領幾個女兒一尺一寸鋪設而成的。

在母親的管教下,每個女兒的內務,自己管理,從小臨睡前,自己撥好鬧鐘,準時起床,趕校車上學。

有一條不成文的家規,父母請客,女兒們不上桌,但一定出來見客,並為客人上菜、添飯。

朱木蘭說:“人生並不是'讀書'便足夠的。在招呼客人的同時,其實也是一種訓練,

可以讓孩子從中學到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

“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

不要把伺候客人當作辛苦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

03

教育要既愛、且嚴

對女兒愛而不嬌,嚴而不苛。透過民主的溝通方式和孩子們獲得共識,

使孩子遵守與父母間的協議和共識,漸趨智慧和成熟。

三女兒趙小美結婚,晚上親友們到趙府吃宵夜,趙小蘭親自為大家盛飯,

她的大姨父張祥霈先生打趣道:

“今天這碗飯價值連城,真不敢當,有勞副部長(當時任聯邦政府運輸部副部長)來端飯。”

家規如山,持續至今。

還有一條家規,女孩子在外面的花費,要拿收據回家報帳。

趙小蘭念大學的學費,曾向政府貸款,暑假時打工賺點生活費。

父母常對女兒說:

“我們主張儉省,但如果你們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

這種方式的家教,目前已很少見,朱木蘭始終肯定它的作用。

對女兒的教育,朱木蘭總結了兩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嚴。做到這兩點而不偏離,談何容易。

朱木蘭很注重培養孩子們從小學習做事鍥而不捨的精神。

小蘭在台灣讀小學時,所住的社區停電,朱木蘭為女兒點上蠟燭,

像平時一樣看著小蘭完成當天作業才休息。第二天,全班只有小蘭一人交得出作業。

甚至是在赴美時,下午從台北趕車到高雄,上午小蘭照舊背著書包按時到校讀書。

她從小培養每個女兒對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是”與“不是”,總是循循善誘加以啟發,讓女兒們自己做出判斷和結論;

也不以封建家長的高壓姿態面對女兒的不同觀點,

而是和她們展開民主的辯論,讓各自在辯論中明白事理、辨白是非;

比如在教育小女兒趙安吉上,朱木蘭女士並沒有因為她最小而多開綠燈。

安吉四年級時不願像姐姐們那樣學習鋼琴而迷上法國號,於是向父母提出請求。

朱木蘭嚴肅地提出“不能半途而廢,一旦開始至少堅持一年”的要求之後滿足了她的請求。

但是對於當時才10歲的小女孩來說,這個同她一般高的金屬樂器顯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搬動起來都很不容易,更別說吹響它了。面對這一切問題,朱木蘭都要求女兒自己想辦法解決。

迫於當初的承諾,小女孩欲罷不能,只能每星期獨自搬到學校參加3次訓練,

這種“小人背大號”的滑稽局面直到熬滿當初約定的一年時間才結束。

朱木蘭正是以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女兒學到珍貴的哲理。

04

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朱木蘭性格溫和,但又有主見。

50歲那年,女兒們都已長大成人,朱木蘭決心要上大學拿學位。

她說:“跟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坐在一個個教室,到同一個飯廳去吃飯,那種返老還童的感覺,真好!”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她選的是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的碩士班,期限兩年。

兩年的時間,朱木蘭像個年輕的學生,從沒有誤過一堂課,甚至從未遲到過。

有一次紐約大風雪,朱木蘭仍然從紐約上州威徹斯特郡家中開車到紐約市內的大學上學,

最後發現課堂中只有教授和她兩個人。

小女兒趙安吉看見媽媽常常在晚上學習,努力應付考試,勸媽媽不要太辛苦,考不好沒關係。

朱木蘭馬上對女兒說:“那不是我的個性,要讀書就要深解,做事求學都要認真。”

認真,可以說是趙家全家的個性。趙錫成認真,朱木蘭認真,才有趙小蘭和她五個妹妹的認真。

趙氏家族這一個性的熏陶,是趙小蘭及其妹妹們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精神因素。

朱木蘭怎樣看待她50歲那年開始的就讀生涯呢?

“那兩年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女兒們都能照顧自己了,

我完成了最大的讀書心願,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朱木蘭不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

在這一點上,她卻認同女子要獨立自強的開放理念,鼓勵女兒們

“要與人爭,更要與自己爭,爭平等,爭獨立,不放棄,不退讓。

男人能做的事,女士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05

相夫有道,伉儷情深

趙小蘭的祖上世居上海嘉定馬陸。

祖父趙以仁老先生畢生在故鄉從事鄉村教育,長期任本鄉西封小學校長。

父親趙錫成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吳淞商船學校駕駛系。

朱木蘭,出生於安徽省一個具有孔孟遺風的書香門第家庭。

父親朱維謙學識淵博,有安徽才子之稱;母親田慧英,出自田營望族。

1948年冬,經友人介紹,趙錫成認識了來嘉定縣中學借讀的女生朱木蘭。

她秀麗端莊、嫻靜大方,大家閨秀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趙錫成。

朱木蘭對聰明好學、陽光帥氣的趙錫成也頗有好感,他們一見鍾情。

然而因戰爭頻繁和時局變遷,1949年朱木蘭舉家遷往台灣,這對戀人也斷了音信。

但永不言棄和用情至深的趙錫成不管希望多麼渺茫,都在持之以恆地等待和尋找心中日思夜想的姑娘。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與煎熬之後,趙錫成終於在一次航船停靠基隆港口時,

從報紙上刊登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考取的名單中看到了朱木蘭的名字。

朱木蘭被趙錫成的真情和執著深深打動。1951年,他們在台北永結鸞儔。

朱木蘭晚年罹患淋巴癌7年,在這長達7年的時間裡,丈夫趙錫成對妻子照顧得細緻入微,

常常在清晨下樓親自熱一杯牛奶,端到妻子的床前。

每次去醫院,趙錫成總是提著沉重的公務包,裡面裝的都是病例。

看完病回家之後,他將藥分別裝好,並按時間及先後順序製成表格,

每吃完一種就在表上劃去,免得弄錯。每天20多種大小藥,他計時計量,讓妻子服用。

他為妻子的病情所作的記錄,厚到可以寫一本書。

每晚忙完工作,他一定先到床前去看望妻子。

而朱木蘭明知丈夫在床前註視著自己,卻總是裝作熟睡的樣子,

既是不想讓丈夫擔心,更是不願耽誤丈夫的睡眠時間。

朱木蘭女士勤儉持家,任勞任怨,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她始終給予丈夫最充分的信任、溫暖、支持與憧憬,兢兢業業協助丈夫為事業打拚。

趙錫成因為出海而無法守護頭胎女兒的降生,朱木蘭特意“罰”他為女兒起個名字。

趙錫成成竹在胸地說:

“就叫趙小蘭吧!希望她長大後,有花木蘭的忠勇、愛國情操,以及代父從軍的孝行。

同時也要學習母親的賢淑、包容和善良的美德。”

趙小蘭果然不負父母的厚望。

1983年,趙小蘭成為13名“白宮實習生”中唯一的一名亞裔人士,

3年後正式從政,出任聯邦政府交通部航運署副署長。

1988年又相繼擔任聯邦政府海事委員會主席及交通部副部長等職。

2001年,出任勞工部長。

就在女兒被提名為勞工部長的那個令人興奮的時刻,朱木蘭卻被確認身患癌症。

但是這位堅毅而從容面對人生的母親,卻樂觀豁達地說:

“一個家庭,總會有人生病的。你們都有事業,都很忙,若必須如此,還是我來生病更為合適。”

2007年8月2日,朱木蘭因病在紐約去世。布希總統在唁函中稱讚她

“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滿深愛的母親。

她的精神和寬容給孩子們和知道她的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趙小蘭曾深情地說——

“我母親極能啟發人性、鼓舞人心;

她積極樂觀,並深信無論性別,敎育在造就世界領導人方面至關重要。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母親總是向我們強調,我們擔負著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而且要對人仁慈慷慨。”

來源來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