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近100歲的高齡,被稱作“跨越世紀的美麗”。

多少人以為這個國色天香的女人是被命運眷顧的寵兒,然而她的一生,卻歷經無數劫難。

洞燭幽微,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代婉約詞人秦觀的詞清麗無儔,別無二家。

900年後,他的第33代後人秦怡,以典雅端莊之美,被譽為“東方維納斯”。

從民國時期行至21世紀,100年風雲變幻,她的美沒有被大浪淘沙,沒有被雨打風吹去。

90多歲的秦怡如一闕宋詞,古韻悠悠,歷久彌新。

穿越世事的風煙,惟留歲月沉香,雅醇如釀。

01

1922年,秦怡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封建大家庭。

家中長輩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無法接受進步的思想潮流。

但秦怡的大姐力排眾議,將年僅12歲的她送進了洋學堂讀書。

在那裡,秦怡第一次接觸到了宣講團,也第一次接觸到了話劇。

人生如戲亦如夢。往後的歲月,崢嶸有之,蹉跎有之。然,戲劇成真,夢幻落空。

在讀中華職業學校讀商科的時候,秦怡就表現出極高的表演天分,

並參加過《放下你的鞭子》等話劇的演出。

1938年,日軍的鐵蹄震醒了無數青年的求學夢,

“偌大的中國,竟安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秦怡毅然前往武漢參加抗日宣傳活動。

同年,她進入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從此走上演藝之路。

由於玉姿綺貌,又技壓群芳,秦怡只用了短短的幾年,便成了中華劇藝社的台柱子。

每晚散戲後,總有一大批忠實的觀眾聚集在電影院門口,只為一睹伊人風采。

她當年勇挑大樑的《清宮外史》轟動山城,連演一百場,場場爆滿,蔣經國蔣緯國都慕名前往捧場。

20歲的秦怡(1942年)

在上世紀40年代的大上海,秦怡和周璇、胡蝶等聲名顯赫的大明星並駕齊驅。

同時她也是“四大名旦”之一。正大仙容的東方美,讓她擁躉無數。

新中國成立後,秦怡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並擔任演員劇團副團長。

先後拍攝了《鐵道游擊隊》《馬蘭花開》《女籃五號》《紅色的種子》等電影,

進一步確立了她在影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尤其是秦怡在《鐵道游擊隊》中塑造的“芳林嫂”這一角色,堪稱經典。

那些年,每當人們唱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時,

眼前依然會閃過秦怡的身影。

《鐵道游擊隊》劇照

80年代,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秦怡又轉戰小螢幕,出演了很多名噪一時的電視劇作品,

如根據夏衍作品改編的《上海屋簷下》,秦怡憑藉該劇榮獲第一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人皆道紅顏易老,剎那芳華,尤其是女演員的職業生涯,往往由於韶華老去而偃旗息鼓,

但她演藝事業的春天持續多年,無論是做被眾星捧月的主角,

還是只有幾句台詞的配角,她都有著令人過目不忘的光彩。

前些年在熱播劇《心術》中出現時,一頭銀髮的她仍令人驚艷不已。

《心術》劇照

或熠熠如明珠,或溫潤似瓊玉。

2014年,秦怡親自編劇並主演電影《青海湖畔》。

這一年,秦怡已93歲,在海拔近3800米的拍攝地,惡劣的環境考驗著所有人,

但她從來不搞特殊化,一絲不苟地完成了艱鉅的拍攝任務。

《青海湖畔》劇照秦怡演繹女氣象工程師梅欣怡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當年以此警句撫慰那些失意之人,若用在老而彌篤,一切困厄難移其志的秦怡身上,亦恰如其分。

如今,哪怕已是96歲的高齡,秦怡仍沒有丟下她熱愛的事業,

她足可以自豪地說:“拍電影,我從未停過!”

《青海湖畔》發布會秦怡發言

02

在事業上,她創造了燦若雲錦的輝煌成就,但愛情卻成了她一生最大的劫難。

秦怡當年進入電影製片廠沒多久,由於表現出色,便得到了女二號的角色。

而與她搭戲的,便是影壇著名的美男子陳天國。

當時的陳天國在演藝界已頗具聲望,是很多女孩子心中仰慕的大眾情人,

但陳天國卻對天真爛漫的秦怡一見鍾情。

陳天國

為了俘獲佳人芳心,他向秦怡謊稱和大家一起相約去爬山,

可到了山腳下,秦怡才發現根本沒有別人!

就在二人到達山頂時,陳天國忽然抓住秦怡的手深情告白,並向她跪地求婚。

當年只有17歲的秦怡被嚇得不知所措。陳天國威脅秦怡要是不答應,便從懸崖跳下去!

秦怡在陳天國的軟硬兼施下,在驚魂未定中,答應了這門親事。

回來後秦怡大病一場,本想找機會和陳天國說清楚此事,

沒想到陳天國在她生病期間,將他們的婚訊公之於眾,並廣發喜帖。

天道不測,造化弄人。

1939年9月,秦怡與陳天國完婚,婚後的陳天國不僅酗酒成性,而且在酒後對秦怡大打出手。

秦怡無法忍受陳天國無恥的嘴臉,更忍受不了他每一次的拳腳相向。

在她終於下定決心準備離婚時,卻發現自己懷孕了。

1944年,秦怡生下一女,產後一病不起,因為買不起奶粉,陳天國竟打算將孩子送人,

悲憤交加的秦怡和陳天國結束了婚姻關係。

如果說,第一段婚姻是因遇人不淑而潦草糊塗。

那麼,第二段婚姻則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攝《海茫茫》,結識了電影演員金焰。

情投意合的兩個人,喜結良緣之日,郭沫若為其題詞:“銀壇雙翼”。

金焰

婚後二人鶼鰈情深,出雙入對,羨煞眾人。一年後兒子金捷出生。

家庭的美滿和睦,終於讓秦怡沉下心來。

她的事業蒸蒸日上,先後拍攝了《鐵道游擊隊》《女籃五號》等一系列紅遍大江南北的影片。

《女籃五號》劇照

而金焰由於性格偏執,得罪了很多人,拍電影的機會越來越少。

最後只能賦閒在家,靠秦怡的工資養家糊口。

事業受挫的金焰,日漸消沉,常常藉酒消愁。

1957年,由於大量喝酒引起胃出血,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1962年,金焰做完手術後,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一直纏綿病榻。

1983年,那個豐神俊朗,被稱作“電影皇帝”的金焰,在病床上,

消磨了全部的生命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1948年冬,秦怡全家福

在金焰與病魔做鬥爭的20年裡,秦怡始終不離不棄,悉心地照料著丈夫,

以羸弱的肩頭頑強地支撐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但厄運往往是魔鬼的附體,從來不知道適可而止。

在伺候病臥在床的丈夫同時,兒子金捷猝發的精神疾患則將秦怡推向了另一個深不可測的泥潭。

03

1965年5月,正讀初三的金捷突然發病,被緊急送到醫院檢查,

醫生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漫長的潛伏期讓金捷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

屋漏偏遭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不久秦怡又被確診為腸癌。

女媧補天,尚需煉出五色石以佐之。可秦怡的天,除了隻手獨擎,她再無餘力可藉。

她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照看金捷。腫瘤切除剛出院,十年浩劫又宛如疾風驟雨般席捲了一切。

秦怡與兒子

從此秦怡厄運不斷,抄家、陪鬥、隔離、審查、下“五七”幹校。

時代的危機牽動著每個人的命運。浩劫前後的若干年裡,秦怡獨自一人,

同時照顧姐姐、先生、兒子三個病人,還要賺錢養活全家老小11口人。

有人說,你有多重的擔,便有多強的肩。

不能被壓垮,她便咬緊牙關,苦撐下去。崩潰是容易的,但命如蒲葦,只能絕地求生。

1978年,金捷的病再次轉型,從憂鬱型轉向狂躁症。

金捷發病時,經常會情緒失控,秦怡則往往成為兒子發洩的對象。

可秦怡從不曾反抗,只是用手抱著頭,小聲懇求兒子不要打臉:“第二天媽媽還要拍戲”。

即便如此, 秦怡也不忍心把兒子送到醫院。

此後漫長的40多年裡,即使外出拍戲,她也會將兒子帶在身邊,洗澡、理髮、刮臉,親自照料。

她總是讓兒子穿得乾乾淨淨,即便他的世界鴻蒙難判,混沌未開,

但在她的心裡,他是有著正常感知和尊嚴的孩子。

金捷每天要吃3種藥,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症,一種治療糖尿病,再一種是補鈣和養腎保健藥,

一天三頓,不能停也不能亂。秦怡的腦海裡有一張清晰的時間表,

到點就提醒督查兒子服用,幾十年來秦怡從沒讓兒子漏吃一次藥。

後來當她發現兒子對繪畫感興趣時,專門請一位畫家上門教畫。

為了激發金捷的創作慾望,她經常陪他去戶外寫生。

金捷每畫好一幅畫,秦怡都細心鑑賞品評,並將其視作珍寶,悉數收藏。

金捷的一幅水彩畫《衡山公園》,在一次拍賣會上,被阿諾史瓦辛格以2.5萬買走。

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肯出高價購買《衡山公園》這幅畫時,他動情地說:“秦怡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80多歲的年紀,本該兒孫繞膝,頤養天年,秦怡卻日夜憂勞,無微不至地照顧著50多歲的兒子。

想著自己年事已高,擔心某天猝然離開,兒子無法生活,

秦怡便對兒子說:“金捷啊,媽媽死了你怎麼辦?”

兒子凝神地看了看秦怡,搖搖頭:“媽媽不會死的!”

停頓一會忽又堅定地說:“媽媽死了我也死!”

對於這個世界而言,你只是一個人;但對我來說,你卻是我的整個世界。

若世界坍圮,此生何復!

秦怡把即將衝決而出的眼淚生生嚥下去。只因為她是母親,便不能死,不敢死。

金捷病發時只有16歲,患病長達40多年,

直至2007年3月,59歲的金捷因糖尿病並發肺炎,搶救無效撒手人寰。

人間至慟,不過是黃梅不落青梅落,白髮人送黑髮人。

與命運這場硬仗,她一打幾十年,無所依仗,赤手空拳,

為了兒子,她成為匹馬一麾,與陣地共存亡的戰士。

多少人以為這個國色天香的女人是被命運眷顧的寵兒,

殊不知,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大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04

金捷去世後,她經常在兒子的房間裡一坐便是一整天,看著兒子用過的東西,睹物思人,淚落不止。

一個偶然的機會,秦怡了解到,山東濰坊孤兒院一個22歲的癌症男孩,

彌留之際,決定捐獻自己的眼角膜,並把好心人籌集給他治病的錢,留給其他重病患兒。

這件事讓秦怡心有戚戚:

“兒子生病後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由我保護他,照顧他,

可還有許多患病的孩子生活非常艱難,需要幫助,我何不去愛這些孩子?”

於是,秦怡參與到“關愛殘障兒童”等一系列公益活動中,並不懼年事已高,經常奔波各地。

她相信涓滴成海的善舉,讓每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得以被陽光重新照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當她將恩慈延展至更多需要關心的孩子身上時,那份情深似海的母愛也得到了最好的昇華和安放。

2008年5月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秦怡第一時間捐出20萬元為災區孩子重建學校。

著名影評人程青鬆對此感慨萬千:

“對一個老藝術家來說,20萬是個非常大的數字,因為在她們年輕時,演員的報酬並不高。”

其實,在兒子去世後,她就決定將所有積蓄都捐出去,這些錢都是她畢生辛苦拍戲所得。

“總有一天,你是要走的。你走了,一切就都消失了,多好的東西你都拿不走。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最要緊的東西是什麼?還是一個價值。

就是自己給予了這個世界什麼。別人不會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

當唯利是圖,巧取豪奪成為很多人唯一的“信仰”時,她將“給予”視作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

秦怡一生運乖命蹇,中年喪夫,老年喪子,飽經各種動亂之苦,

又先後生過4次大病,開過7次刀,摘除了膽囊,最後被診斷出患有腸癌,醫生甚至斷言“活不久…”。

可她不僅遠遠活過了被醫生宣判的“死期”,而且在耄耋之年,仍煥發出別樣的美麗。

周恩來總理曾盛讚她是全中國最美的女性,著名劇作家吳祖光也為其題詩

“雲散風流火化塵,翩翩影落杳難尋,無端說道秦娘美,惆悵中宵憶海倫。”

詩人用希臘神話裡可令三軍易幟的海倫來喻指秦怡之美,並非虛辭。

余華的《活著》裡有句話: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秦怡從影八十載,作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秦怡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2009年,榮膺第7屆中國十大女傑;2015年,秦怡獲得中美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93歲的她特意向醫生告假,從醫院趕往頒獎現場。

當皓首銀髮、神采奕奕的她走上舞台的時候,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向這位飽經風霜,卻一生優雅的老藝術家致敬!

多少如花美眷,終抵不過這似水流年,白雲蒼狗。

在上個世紀上海灘紅極一時的十大名媛中,秦怡是迄今為止,碩果僅存的一位。

歷經無數劫難,她以近100歲的高齡,被稱作“跨越世紀的美麗”。

劉慈欣的《三體》中有句話:女人應該像水一樣的,什麼樣的地方都能淌得過去。

不能被吞噬,不能被摧毀,就得一路迤邐向前,經過虎嘯龍吟、清流激湍的兩岸,終至山長水闊,天高雲淡。

90多歲的美人,並非獨得時光恩寵,不過是將漫天風雪,賦得這水墨長卷。

來源來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