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紅塵十丈,夫妻是最深的修行。

浮生數載,終有一人要先走。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是你。

一家人閒聊,不知怎麼聊到了外公和外婆,還沒說幾句,所有人都紅了眼圈。

兩年前,外婆身體不舒服,外公不放心,便帶著外婆從鄉下來省城檢查身體。

那時候外婆精神很好,在醫院待不住。舅舅家離醫院很近,

於是每個黃昏便和外公一起散步到舅舅家吃晚飯,吃完飯老兩口再一起溜達回去。

正值初秋,晚風微涼,兩人一路攙扶,歡聲笑語。

如今憶起,那竟是外公外婆最後一段快樂的時光。

醫院住了半個月,外婆嘟囔著要回家,總擔心小菜園裡的菜會枯死。

外公嘴上嫌她太嘮叨,暗地裡卻收拾好衣物。

誰知,外婆突然就高燒不退,持續幾天昏迷不醒,緊接著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書。

事發突然,家人都難以接受,外公更是如此。

外婆彌留之際,外公緊緊抓著她的手坐在床邊。良久,只說了一句:

“你們都出去吧,我想一個人再陪陪她……”

外婆的遺體是運回老家火化的,火化後我們怎麼也找不到外公。

直至深夜,舅舅突然想起什麼,然後一路踩油門回到城裡,終於在馬路邊找到了外公。

外公顫巍巍地說:

“兒啊,我找不到你媽了,前幾天我還和你媽在這散步呢……怎麼……怎麼……

好好的人就沒了呢,怎麼好好的… …就沒了呢……”

70多歲的外公老淚縱橫,哭得像個孩子。

外公年輕時當過兵,到老了身姿都依然健碩挺拔。

可就在那個深夜,外公一下子蒼老瘦小了很多。

外婆走後,一向健談的外公變得沉默寡言,身體也越來越差,他常常在外婆的小菜園一坐就是一下午。

外婆忌日,滴酒不沾的外公喝多了。

醉意上湧,一邊抹淚一邊說:

“她到最後都還要謝謝我,呼口氣都難啊,到最後還要一個字一個字跟我講,謝謝你,讓我先走……”

“謝謝你,讓我先走……”

外婆知道,留下的人太孤單,太悲傷,所以謝謝外公讓她先走。

至少,最後的最後,是外公一直陪著她走到生命的盡頭,如此已經足夠。

前段時間由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口碑爆棚。這部電影,戳中很多人的痛點。

朋友看完,哭得泣不成聲,她老公也是患白血病去世的。

影片中王傳君扮演的呂受益,在老婆懷孕五個月的時候被檢查出白血病。

他說:“那時候就想死,無時無刻都想死。”

而朋友的老公不一樣,確診以後他反而一直笑著安慰傷心欲絕的朋友。

患病四年,一次又一次的化療和病痛,將這個身高184的大男人折磨得只剩下90多斤。

他始終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求生的機會。

影片中有一幕極其深刻,呂受益接受治療時,因疼痛而發出哀嚎。

等在病房外的妻子,臉上是習以為常後的麻木與深不見底的絕望。

朋友哭著告訴我,她老公總是忍著,這麼多年再疼也一次都沒喊過。

他拚命想要活下來,奈何藥物與化療最終也無法減緩病情,反而愈加洶湧。

醫生搖搖頭告訴她,讓她要有心理準備。

終於在他掙扎著做完最後一次化療時,看著他身似骷髏,氣若游絲,痛苦到扭曲的表情,

朋友徹底崩潰了,哭得歇斯底裡。一個勁地對他說:

“求求你,你走吧,求求你,不要再努力了,你走吧,你安心走吧……”

老公用最後一點力氣睜開雙眼,看著她,又看看還幼小的女兒和年邁的雙親。

然後,眼淚順著眼角一顆一顆掉下來。這是他患病以來第一次哭,也是最後一次。

他無力地說:“對不起……”,又抽動著嘴角,勉強地擠出一絲微笑,說:“謝謝……”

他走得時候很平靜,臉上沒有痛苦。

朋友說,她知道他有多麼努力想要活下來,他有多麼不想丟下她和孩子。

那份努力讓她心生不忍,痛苦自責。那份努力,也是愛與生死的博弈。

“對不起”,餘生太長,我無法陪你走到最後,留下你承受世間苦楚。

“謝謝”,因為我知道你有多愛我,才讓我先走,從此獨自擔起生活的風霜雪雨。

中學時候,曾在課本上讀過林覺民的《與妻書》。

只是那時少年心性,不諳世事,讀不懂他那壯烈又繾綣的深情。

而今再讀,只覺情真意切,字字泣血。

1905年,18歲的林覺民與17歲的陳意映成婚,二人恩愛有加,琴瑟和鳴。

後來,林覺民東渡日本自費留學,探求救國之路。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遍地腥雲,滿街狼犬,林覺民一腔赤誠,心懷天下。

1911年黃花崗起義前,他寫下訣別信《與妻書》,決定犧牲小我之福,謀求天下人之安。

他把人生絕筆寫成不朽的情書,他把對妻子的繾綣深情寫成更古絕唱。其中有一段:

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

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林覺民對陳意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

初聽,陳意映很生氣,後經林覺民解釋,不覺得對但也無話可答。

林覺民擔心妻子身體瘦弱,承受不住喪夫之痛。與其這般,不如妻子先死他來承受悲痛。

林覺民就義後,陳意映悲傷過度,萬念俱灰,一心只想隨夫而去。

林覺民的父母雙雙跪在她的面前,讓她顧念家中一歲小兒以及腹中胎兒,才斷了歹念。

後來陳意映一直無法走出喪偶之痛,終日鬱鬱寡歡,思念成疾,

才深刻明白昔日林覺民“無寧汝先吾而死”之言的熾烈之情。

謝謝你讓我先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我知道正是情深幾許,你才不忍我受盡相思之苦。

歌手薛曉楓曾在《最後一次》裡唱到:

“我問你有一天我們都將老去,誰來做留下來的那一個,

你傻傻的說要讓我先離去,因為走開的人會少些回憶的心碎……”

是啊,先走的人會少些心碎。

其實,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紅塵中的牽掛,是沒有你以後的噬心錐骨之痛。

演員張智霖是著名的“寵妻狂魔”,妻子袁詠儀曾在節目中對他提出三個要求。

其中最霸道的一條就是: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等我死了,你才能死”。

前一秒還笑著調侃家裡很快會破產的張智霖,瞬間變得很難過。

因為他知道,她對他的愛太深,深到無法獨自面對整個世界。

作家三毛在荷西離世之後,寫到:

“鎖上我的記憶,鎖上我的憂傷,不再想你,怎麼可能再想你,

快樂是禁地,生死之後,找不到進去的鑰匙。 ”

失去之痛如同極地之寒,澆滅撒哈拉的熱火,再也不快樂的她還是選擇隨荷西而去。

不能往返生死者,便不是真愛情。因為愛你,萬般不捨也要讓你先走。

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中止的契約,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經歷。

無論誰先離開,留下的人都會悲傷。

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好好珍惜,不辜負彼此。

當走到生命的盡頭,星辰已非昨夜,陰陽永世相隔,我們才能此生無憾。

來源來自SOHU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