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中四,理科文科怎麼選?

   活躍於升學輔導的這些年,我們總是發現剛升上中四的學生會有個疑惑,那就是要進理科班還是文科班?讓我們來分享一下,到底理科文科該怎麼選?
貼士一:有興趣就不會難
什麼是文科?什麼是理科?為何理科那麼難?為何文科又那麼難?對了!這就是每個人的興趣,只要你對文科有興趣,你就不覺得文科很難;相反的,而你對理科有興趣,你一定不覺得理科很難。可是為何每個人說:能上理科的人一定是精英,很聰明?相反的,進入文科的成績一定很差才會進的,這就是很多人對理科和文科的誤解。要知道興趣的形成來自於各人的成長經歷及能力,抱著興趣學習新事物不但會讓你更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還會令你的表現額外地卓越。
貼士二:擺脫錯誤的觀念
仔細觀察現在的中學,尤其是每年栽培很多優秀生的名校都會以理科教學為主,文科教學為次。選科時,校方會鼓勵或自動將成績良好的學生分進理科班,成績比較差強人意的分進文科班,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理科生往後還可以在升學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而文科生的選擇則比較局限。(註:現今的教育制度中,理科生升上大學時,不論理科或文科方面的科系都可以選擇,但是文科生就只能夠選擇文科方面的科系。)潛移默化下,文科生就自然被標簽成成績不好的學生了,因此中四生不管自己是否適合理科,都會想盡辦法進入理科班,另一方面,成績不好而進入文科班的同學則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其實,每個人都各有所長,都會朝向自己的專長去發展,中學生應該擺脫以上錯誤觀念,花些時間了解自己的長處,這肯定對選科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貼士三:了解理科及文科所包含的內容
與其盲目跟風,選擇多數人都選擇的方向,不如先停下腳步了解一下這兩科的內容。比較起來,文科比較多元化,有很多種分類,比如:哲學類,經濟學類,教育學類,歷史學類,法學類,文學類及管理類,需要的技能會比較偏向於背誦及理解等。理科的分類則比較集中,比如: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質學類,地球物理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力學類,信息與電子科學類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等等,擁有理性的思維和邏輯的分析能力理的學生修讀理科會比較佔優勢。在中學選修文科這個方向就會讀到經濟、會計、文學、地方研究及美術等科目,而理科則會修讀高級數學、生物、化學及物理等科目。當然,科目及課程的編排也因不同的中學而已。能夠的話,同學們可以事先向學校老師了解,學校所提供的課程再做出選擇,效果會更加不錯。
貼士四:初步規劃自己未來的方向
很多人認為中五畢業後才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一點都不遲,其實對於未來的規劃理應是越早越好。尤其在中四選擇科系前,建議可以先找個機會靜下來想想,甚至是找親友談談或到升學教育展走走,初步知道自己未來想走的方向,想從事的職業。大概知道一個答案後,就可以看看自己想從事的職業是傾向於文科還是理科?修讀文科還是理科才會讓你更佔優勢?
貼士五:自我觀察
想知道到底理科還是文科才是自己的興趣或強項,不妨看看自己中一到中三的成績,哪一方面的成績比較好,又或是觀察自己在讀什麼科時讓你覺得最輕松自在。要做到這點當然不難,但是往往問題最大的是一些學生認為自己對什麼都有興趣,也有一些認為自己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遇到這種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呢?建議可以到學校的輔導處和輔導老師談談,老師通常也會提供專業的測驗讓同學們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貼士六:先“理”後兵
綜合上面所說的,我們都是鼓勵中學生在選科前多了解自己,但現實中其實不乏對自己了解得不夠,而且對未來深感迷惘的中學生。中四就要規劃自己的未來,對很多人來說的確是太早了,同學們也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立刻做出選擇。有時候我們需要經歷一些歷練後才能夠更了解自己。這種情況下,同學們不曉得該走那個方向,建議可以先修讀理科,因為往後要從理科轉去文科是被允許的,但要從文科轉去理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當然,前提是同學們理科方面的成績要有一定的水準,才不會導致修讀理科後面臨成績下滑的問題。
     人生總是一直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抉擇,而中四選科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是生命中所遇到的第一項重要抉擇。不同的選擇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未來,很多人之所以害怕選擇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太多未知數,不曉得哪個選擇才是最好的。其實,面臨抉擇時,不妨自己做做功課,盡可能地去了解,甚至請教身邊的過來人,長輩等等,然後果斷做出選擇,接著就是好好相信自己的選擇,勇敢地走下去。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學生分享1:
我本身是一個文科生,現在就讀理科大學,我的主修科系是圖像傳播,也就是藝術類。在我剛踏入中四前,我是對理科很有興趣的,我很喜歡算,很喜歡做研究。當我進入了中四,我得到了文科班,但我並不覺得那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反爾我漸漸的對文科有興趣,直到我進入了中六,我還是繼續文科。
文科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一個科系,當你懂得如何應用你所學到的東西,你會覺得“原來我也是很在行的”。每個人的興趣都是要本身去挖掘的,並不一定要跟從別人的興趣,來選擇自己的興趣。
總得來說,每個人的專長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會不會利用自己的專長,完全在於你自己;去挖掘自己的興趣,朝向所選擇的方向。
 
學生分享2:
     曾經看過一個朋友,中學時期就對著法律很有興趣,文科能力很強,而理科方面則稍遜一籌,同時也很確定自己比較喜歡文科。無奈中學的文化比較著重於理科生,文科生總被標簽成差生,這位朋友也因此選擇了不太喜歡的理科。結果,SPM成績出爐,幾乎語文科及歷史等都拿A1(註:那個時代沒有所謂A+,A-,只有A1,A2),但是生物、化學及物理學卻只拿了B。他的成績其實算是很不錯了,但是仍然比其他同學遜色,因此,失去了進入國立大專預科班(Matrikulasi)的機會,進而到私立學院報讀法律系,而且讀得非常出色。如果當初,他選擇了文科班,或許他會考得更好的成績,然後進修國立大專預科班,接著在國立大專修讀法律系,也不需要付昂貴的學費到私立學院報讀了。所以說,我們不要被所謂“世俗”的眼光限制了我們的腳步,要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