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更怕東方鬼還是西方鬼?

話說,傳統主流的東方鬼(中、日、韓、東南亞)一般沒有實體,注重摧殘被害人的意志,總是從側面環境、心理暗示來打擊對手,口號:嚇死你。

傳統主流的西方鬼(歐美)一般是由可觸碰物質構成,注重摧毀被害人的肉體,他們一般直接出現,然後用手撕,用牙咬,用刀砍,不把對手撕成碎片不罷休,口號:撕爛你。

東方人認為人死後必然會誕生鬼魂,是轉往輪迴的必要因素。

東方的鬼多是女性,或者是小孩,飄,虛無縹緲,西方的鬼男的多,喜歡爬,面貌猙獰;奇怪的是伽椰子是爬的

西方人認為鬼魂是人心中有委屈,死不瞑目,靈魂不能升上天堂,流連​​在人間。

西方怪物多,殺人狂、黏液,怪物,殭屍,偶爾幾個寫鬼魂的;對於西方那些全是實體的東西,人們更害怕沒有實體的東方鬼;

中國的鬼在不同時期主打風格各異

從最早的《山海經》到干寶的《搜神記》,中國的志怪傳奇中出現的大鬼小鬼基於不同的信仰各成體系,形成了蔚為大觀的“鬼怪”文化。

從夏朝人們開始形成善惡觀念,鬼從“人死後的靈魂”這一簡單概念有了分化,做好事的成了神,帶給人災難的成了鬼。而到了商代卻來了個大反轉,由於鬼觀念與祖先崇拜、宗廟和祭祀形式結合,祖先鬼被尊稱為“帝”或“上帝”,所有國事都必須向“帝”請示後再決定。

從周朝開始,祭祖成為國家的祭祀活動,統治者開始用鬼神麻痺人民,維持自己的統治。春秋戰國時期,鬼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最早的鬼魂報恩和回魂復仇便出現於此。

《左傳•宣公十五年》中寫道,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被魏顆所俘。

到了秦漢時期,神仙思想繁榮,鬼故事便被冷落,即便有都幾乎是害人的惡鬼。到了魏晉時期道教與佛教開始盛行,鬼的種類開始變得豐富,不光有人死後變成的鬼,還有地獄裡的鬼,著名的黑白無常和牛頭馬面便是在這個時候為人所熟知。

在唐宋,國民安居樂業,物質基礎殷實了,鬼也開始注重上層建築,好鬼激增,人鬼相戀。這種趨勢到了明清,由於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人們便藉助鬼來體現人間的真善美、假醜惡。

這個時候鬼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惡煞,也被賦予了更多複雜人性,例如《子不語》中就有“骼骸自讚” 的故事,一個官吏死後聽不到別人對自己的讚美, 於是每天自言自語, 自己給自己拍馬屁。中國的鬼祖先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和現代的鬼差不多了。

日本的鬼可不像恐怖片裡那麼高能

日本的鬼片雖然比中國恐怖片驚悚很多,但是日本的鬼本尊特點的形成卻是大大受了由中國流傳去的佛教和道教影響。在中古時代(794-1192)這兩大教傳入日本後,日本的鬼由開始的不欲現行到怪獸化成為“青面獠牙”且性格殘暴的形象。

這種形像一直維持到中世時代(1185-1600),即南宋之後,才出現嘴咧到耳根的典型日本女鬼紅葉,還有通常被描寫成絕世美女的鈴鹿御前等像人樣的鬼。

印度的宗教及民間傳說

揚名世界的兩本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和《瑪哈巴那達》(Mahabharata),充滿的都是鬼魔妖怪的描述,就以《羅摩衍那》(梵文解作“羅摩傳”)來說,它原是敘述羅摩與其妻子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但裡面提到鬼神之多,叫人驚訝。我們只可以說,在印度人的眼中,一生不與鬼神打交道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人鬼神在很多情況來說,都是三而一的。

在史詩裡,第一類的鬼怪靈異是地區性的靈體(locii spiritii),有正有邪,它們遍布山川河嶽、花草樹木,每一種類的植物均有其專有的靈體作其保護使者。此外,各動物亦有其專用的護衛使,它們亦具鬼魔的能力,代表邪惡的有寓居於兀鷹、鳥鴉和白鴿的鬼靈,但最邪惡的是“拿迦斯”(nagas ),它住在地府,是死亡與智慧的掌管者。

除了宗教和文學之外,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亦是填塞印度人鬼世界的原料,而且還是最切身的一種,自小就從父母及長輩的口中學懂了。可能正是這個緣故,印度民間神話中,有關祖先鬼魂之說,特別繁多,有的亦相當恐怖。

先人的鬼魂當然會福蔭後代,但對大多數印度教徒來說,它們多數是邪惡的,有些鬼(raksasas ,yatudhanas 及pisacas)的樣子實在嚇死人,它們的眼是血紅色的,身體像一縷灰煙,都長了獠牙,是滴著血的,爪子則盡張。此等長相不用說,又是以食屍維生。

但最邪惡的是阿蘇拉(asuras),它是萬惡之王(Diti 及Danu)的兒子,也是人間一切支持邪惡、不義及死亡之人的領袖。要給印度宗教的鬼世界描繪出來,就如要描述她的神世界一樣不容易。

但從上述的闡釋,我們可作如此概述: 1.鬼怪有的是徹頭徹尾的邪惡,但亦有些是本性善良的,它們對人的慾望與存在有益處; 2.鬼世界異常充實,各種活物似乎都有某種鬼怪邪靈為其保護使者,因此鬼的數目十分多; 3.鬼的工作似乎與人生不愉快之事有關,或說,鬼怪是用來解釋人生一切不愉快之經驗; 4.宗教、文學,加上民間的神話傳說,都是充滿了神與鬼的活動。印度教信徒的心靈空間可說無處沒有或善或惡的靈體。

與中國成系統的鬼們不一樣,西方的鬼則各自為陣,這其中包括狼人、吸血鬼、喪屍、精靈等等,而吸血鬼又是眾多鬼怪中深深植根於西方文化並且氾濫其中的。

最早的吸血鬼原型記載於《聖經》之中。當亞當和夏娃被上帝詛咒,並驅逐出伊甸園之後,生下亞伯和該隱。由於上帝獨獨垂青亞伯的祭品,該隱嫉妒弟弟亞伯並拿石頭砸死亞伯。上帝於是詛咒該隱:“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上帝將他驅逐到黑暗的荒野,但承諾他永不會死。該隱在荒野遇見他父親的第一任妻子莉莉絲。莉莉絲將自己的血給該隱喝,而該隱學會了利用鮮血而使用魔法和力量,成為了吸血鬼始祖。

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吸血鬼的形象便如此早地駐紮在人們心中。而關於吸血鬼的迷信真正形成風氣是在14世紀,當時歐洲瘟疫流行,這致死的傳染病讓人們恐懼不已,甚至將病者在尚未確定生死前就倉促掩埋,這些人臨終時痛苦掙扎、肢體流血甚至自我吞食,這些特點正好符合人們對吸血鬼的幻象,並藉助人們的恐慌快速蔓延。

此時教會開始公開承認吸血鬼的存在,而自此之後,不同宗教教派之間的互相攻擊和迫害,使得吸血鬼都曾經作為強加給對手的罪名,也強化了吸血鬼這一恐怖形象。

不過,當代的吸血鬼早已經從18、19世紀的惡魔形象轉化成一個​​具有人性、情感豐富而又值得同情的形象。現代人對吸血鬼的認識多來源於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蒼白嗜血、恐懼陽光、長生不死的鮮明特徵開始確立,成為歐洲文化的一個符號並普及到藝術領域。在近年流行的《暮色》系列影片,高富帥的趨勢一發不可收拾,與吸血鬼談戀愛,成了一種很能令少女期待的事情。

看東方的恐怖鬼片的時候總是覺得不過癮,陳述鋪墊半天,全程精神緊繃,眼見著就要跟鬼正面交鋒的時候,往往這時候電影黑幕結束戛然而止。每當到這個時候,總會讓人覺得這什麼鬼,它這樣要怎麼把我弄死?讓人覺得大不過癮,帶來的驚嚇反而比較多。

東方恐怖片常是以單個白衣長發,絕對不會有捲發,女人,臉色慘白,常無血跡----東方文化含蓄,強調內心善良與道德,且以陰性為主,強調內心的譴責。

日本

恐怖之最,無明顯邏輯,但又一線千裡,循環無期,沒有結果-----日本島國心態,兼具侵略與內婉,整齊規例與突破常規為一體。

韓國

講究情節,而且故事比較完整,一般以居家生活為背景,真實,但是容易忘記,韓國強調家庭觀念。

內地

內地無恐怖片----中國人心理過於含蓄,不忍心嚇自己的同胞,往往不正常情緒得不到發洩

港台

由於影星面孔熟悉,故事較符合中國國情,沒有太大創意----原為殖民地,要復制,要服從。

看西方的恐怖鬼片的時候更多的就是無趣了,這些鬼怪、怪物除了出現的突然一點,外表更加強壯厲害一點,又不任何講道理外,和那些警匪片槍戰片裡面的反派本質上也沒啥大的區別。

西方恐怖片常以大規模血腥場面為主,血肉常模糊,腦漿常飛濺----西方文化張揚,強調視覺衝擊力,強調整體命運的喪失。

東方片遵循因果報應,個人恩怨前世今生——東方文化歷史悠久,人脈深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西方片常普及全人類,涉及高科技,病毒變異為首選——西方的英雄主義拯救全人類的童話,西方以高科技,投資雄厚作為基礎,自然場面宏大。

出現冤情的一般屬於東方片;科學家、教授出場的肯定是西方片。畢竟東方重視人神合一,西方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