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吃三片姜,勝過人蔘湯


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鮮或乾燥的根莖,姜的辣味持久、穩定且溫和;姜辣素的沸點非常高,可以達到240℃,因而歷經煎、炒、烹、炸之後,姜辣味依然如故。


姜辣素能增強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起到促進消化、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姜具有發表散寒,止嘔解毒,治療風寒感冒、痰多喘咳、寒胃嘔吐等功效。


按中醫理論,姜是助陽之品,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謂;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安康」,「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早吃三片姜,勝過人蔘湯」。


上述諸多民諺都反映了生薑的保健功效。吃生薑能使人思路開闊,是有助於激發人的創造性的食品。生薑所含姜辣素和揮髮油能使血液流動加速,向大腦供應更多的血液。難怪中醫認為「姜能通神明,去穢惡。」


注意


腐爛後的姜會產生有毒的黃樟素,可導致肝細胞中毒變性,所以爛姜一定要丟棄。

蒜:地裡長出來的天然抗生素


消毒和抗癌小能手


蒜也叫大蒜,蒜頭中含有的精油稱為大蒜素,其中含丙基硫醚、二烯丙基硫醚,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大蒜全身都含揮發性的大蒜素,具有特殊蒜辣氣味。


大蒜素是以蒜氨酸形式貯藏在蒜瓣中,碾碎後才會在蒜酶的作用下轉變成大蒜素;大蒜素遇熱會分解,為了保健,大蒜更應生吃,最好搗成蒜泥放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有利於蒜氨酸轉化為大蒜素。韓國的研究發現,發芽的大蒜比新鮮的大蒜含有更多有益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物質。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推進的一項旨在改善國民飲食習慣,使癌症發病率減少一半的「設計食品計劃」。在「有可能預防癌症的重要食品」的金字塔結構圖中,大蒜位列頂端,最有健康效果。


注意


大蒜素對胃腸道具有刺激作用,空腹時最好不要生吃大蒜,否則易損傷消化道黏膜。

蔥湯麥飯兩相宜


蔥補丹田麥療疾


國人吃蔥的歷史悠久,蔥含有揮發性硫化物,具特殊辛辣味,生食能刺激胃液和唾液分泌,增進食慾。俗話說「大蔥蘸醬,越吃越胖」,是對大蔥營養價值的褒獎。宋代理學家朱熹有「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疾」的讚美詩句。蔥是佛教齋飯中的五葷之一。


中醫認為,蔥性溫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利肺通陽、祛痰殺菌、發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療傷的功效。蔥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佐餐調味佳品,更是難得的一劑方藥。


蔥的主要功用有發汗,通陽、解毒;治傷寒寒熱頭痛,陰寒腹痛,蟲積內阻,大小便不通,痢疾及癰腫等。蔥可煎湯內服、煮酒或搗爛外敷、炒熱燙貼、煎水洗等。蔥根可治風寒頭痛,喉瘡:將蔥的全株搗爛取汁服用,有散瘀解毒作用,可治頭痛,尿血和跌打損傷;對瘡癰腫痛也有療效。


注意


由於蔥含植物殺菌素蔥蒜辣素,有較強的殺菌和抑菌功效,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殺滅作用。大蔥祛風發汗,解毒消腫。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用蔥白切片夾在口罩中使用,有預防效果;多吃些生蔥也能預防傷風感冒。

洋蔥:菜中皇後


燥濕解毒功效強


西方稱洋蔥為「菜中皇後」,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就吃洋蔥。德國人說「一日不食洋蔥,全天情緒不佳。」法國人說「洋蔥給現代佳肴帶來色彩的魅力。」


洋蔥是百合科蔥屬植物,又名洋蔥頭、圓蔥,其肥大的球狀鱗莖供食用。洋蔥質柔軟而富香氣,因耐貯存成為航海、探險、採礦者的常備蔬菜;洋蔥具有芳香和甜辣味,能矯臭調香,可作為調料。俄羅斯人不但用洋蔥做湯,而且還用來做餡;墨西哥人利用不同品種的鮮辣椒,加上洋蔥等蔬菜做成莎莎醬,夾入餅中作為主食;洋蔥粉在西式菜肴湯料、滷汁、肉類製品、番茄醬中當做調料。現在洋蔥在中餐裡應用也很廣泛,往往在炒菜中與肉類搭配在一起。洋蔥精油、洋蔥油樹脂多用於加工食品中。


洋蔥是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其可擴張血管、減少外周阻力、促進鈉的排洩,使血壓下降。洋蔥中還含二烯丙基硫化物,有降低血脂的功能;洋蔥中含有槲皮素類物質,在黃醇酮誘導下形成的配糖體有利尿、消腫作用,中醫稱洋蔥「燥濕解毒」即因為如此。近年研究者用洋蔥飼餵大鼠,發現可增加骨密度。英國科學家發現,用洋蔥治療發炎的傷口和頑固性皮膚潰瘍有驚人的效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