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面對自己剛出生心頭肉、掌中寶總是掩蓋不住滿滿的母愛心,小嬰兒的一舉一動都會很認真的留意著。盤點貓爸周圍的媽媽們在新生兒初期印象最深刻一幕,答案最多的莫過於嬰兒睡覺時舉著雙手曲著雙腿呈青蛙式的睡姿了。小小的手彎曲著舉在耳邊,就像是在“投降”,再配上一臉稚嫩的表情,簡直萌翻了。

最近有寶媽在後臺留言:每次寶寶睡覺的時候,都是雙手向上,就像舉手“投降”的姿勢,看起來是很可愛,但是寶媽擔心,因為最近天氣轉冷,她害怕自己的寶寶這樣睡會著涼。

其實,並不用擔心,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習慣。孩子睡覺時這樣的姿勢,恰恰表明孩子的身體健康,生命力旺盛。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投降睡姿?先看看民間流傳的各種說法:

接收信號:這是一種搞笑的說法,雙手是寶寶的天線,用來接收外太空的信號。

吸收精華:寶寶這種睡姿,雙手過頭,緊閉雙眼,閉目養神,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好自在。

舉手散熱:都說寶寶的火氣大,抱手上跟抱個小火爐似的。舉手可以讓寶寶散發體內的熱量,涼快一些。

生命力旺盛:以前老一輩人叫這種睡姿為“虎抱頭”,是寶寶生命力旺盛的標誌,預示寶寶能健康成長。

但是,這只是民間流傳的說法,真正科學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以下這幾點:

1、生理原因

由於嬰兒的體型是圓柱式的,如果不採用投降式的話很容易讓寶寶的身體反轉,導致寶寶的面部朝下,容易產生窒息的情況,這裡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刻意的掰開寶寶的胳膊及腿部,一般等到孩子可以自由翻身的時候這種睡姿通常就會減少。

2、條件反射

寶寶這種睡姿在醫學上被稱為“對稱性的強直性頸部反射”,也叫擊儉式的睡姿,這種睡姿通常表現為寶寶在仰躺的時候,頭部會自主的轉向一側,下頷位於肩部上方,那麼,寶寶就會自主伸出臉朝向一側的手臂和腿,彎曲另一邊的手臂和腿,像在擊劍。伸出手和腿的那一邊是寶寶喜歡的一邊,這也預示著寶寶以後的習慣用手。

這種反射最早在28周左右的時候就會消失,最晚不超過六個月,如果長期存在這種情況,父母就要重視了,要警惕寶寶是否有腦性病變的情況。

3、本能反應

這也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姿勢有密切關係,在媽媽子宮裡,由於空間有限,導致寶寶只能將自己蜷縮起來,而兩隻小手捲起一個“投降”的姿勢。所以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寶寶都會採用這種睡姿,會讓他感覺到安全感,也會睡得更加踏實。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寶寶這種睡姿需要糾正嗎?”其實是不需要糾正的,這是新生寶寶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只要等到寶寶稍微大一點,神經系統發育完善後,寶寶自然就會改變自己的睡姿。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