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大經過了369天,教育部換過3任部長之後,今(8)日終於頒發聘書給管中閔教授,活動現場,支持者看到管中閔接過聘書,大喊「校長好」,也有抗議者在底下喧嘩,但是支持者用高音量以及鼓掌聲,壓過抗議者聲音。管中閔致詞後走下台,抱抱媽媽再親了爸爸臉頰,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台大校長管中閔1456字致詞全文:

臺大一向是臺灣最耀眼的一座冠冕。九十年來,不論臺灣社會如何變遷,政治經濟如何起落,臺大始終是匯聚人才、引領臺灣進步的樞紐。在國際社會眼中,臺大既是亞洲學術研究的重心,也是一貫堅持學術自由的殿堂。近年來,臺大(如同臺灣本身)面臨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衝擊,競爭力下滑,昔日的光榮似已褪色;如何回應衝擊,重振臺大聲威,正是校內外許多人最關心的事。

一年多前參加校長遴選時,我於是問自己:作為一個校長,除了被動的規劃一些因應策略,我們是否還能有更主動和前瞻的思維?因此,在治校理念的報告中,我提出了「臺大2028,邁向創校百年」藍圖,從空間和時間的軸線上,指出兩個主要發展方向:「國際化」與「大學轉型」。

在「國際化」方面,我強調透過更廣泛的深度國際連結,強化臺大在亞洲高教市場的優勢地位,以確保臺大的國際競爭力,徹底擺脫臺大被邊緣化的可能性。「國際化」雖是老生常談,但近年往往名不符實,我們也逐漸喪失了在國際學術場域中的地位。擴張臺大的國際連結,確保臺大的研究與教學與國際同步,將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如今科技顛覆世界,數據資訊和創意思考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教育沒有理由還停留在過往的舒適圈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作為有九十年光榮傳統的臺大,作為持續引領臺灣進步的臺大,我們不能不重新檢視大學教育的內涵與形式,探索未來教育的各種可能性。推動「大學轉型」,既是創新,更是為了確保臺大的研究與教學能與時代同步,在創校百年時仍然能夠領袖群倫。

除了「國際化」與「大學轉型」兩大發展方向,我也期盼為臺大的學術生態與學習環境帶來新氣象。老師是臺大最重要的資產。臺大的學術生態應該更多元,讓老師們潛心追求創新與突破,真正「貢獻於宇宙的精神」,而不是將他們束縛在論文數量的緊身衣中。臺大更有責任讓老師們得以安身立命,心無旁騖的倘佯在學術樂土之上。這些都是我對老師們的承諾。

學生代表著臺大的未來,更是臺灣的希望所繫。我期盼我們的教育,從通識到專業,都能為學生們開啟許多面向國際,面向時代的窗戶。從追求經濟發展的年代走過,我們的學生將不再為工具而學習,而是能體認生命意義,追求創意創新,盡情揮灑心智的有識之士。若能做到這樣,我們方能無愧於臺大的先賢前輩。

我母親於 70 年前進入臺大工作,一輩子是教務處一位基層職員,直到退休。母親曾一再說:臺大照顧我 45 年,我永遠感恩;正因為有臺大的照顧,我才能出生於臺大醫院,之後順利成長。而我年少荒唐,沒有機會進入臺大就讀,這曾使我父母親非常失望。我後來離開美國教職回到臺大,勉強算是還了父母的一點兒心願。

回台 25 年後,我竟然有機會出任臺大校長。在許多人眼中,或許認為這是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但於我個人而言,這個職位還有生命中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我此生結緣臺大、報恩還願的機會。我視此為我的「一生懸命」,只有全力以赴,絕無反顧。

這個交接典禮得以實現,我要向許多人表達最由衷的謝意。謝謝遴選委員會(尤其是召集人陳維昭校長),臺大校務會議的代表們,許許多多臺大老師、同學和校友們,以及社會前輩與朋友們,在過去一年來對大學自主的堅定支持。我也要對郭代校長與行政團隊在過去一年的艱困局面下維持校務正常運作,表示最大的敬意與謝忱。我更要謝謝我的家人,他們始終站在我身邊,鼓勵我,也支持我,我才能走到今天。

最後,我想借用美國前總統 LBJ 的幾句話作為今天講話的結尾:Yesterday is not ours to recover, but tomorrow is ours to win or to lose. (昨天的風雨已經過去,明天才是我們奮鬥的戰場)。傅鐘在前,我將追隨臺大過去老校長們的腳步,與臺大所有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推動臺大持續向前,直達更輝煌的未來。

 

 

▲台大校長交接。(圖/記者屠惠剛攝,下同)

台大今(8日)天舉行交接儀式,管中閔從監交人、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接任台大校長,也結束了台大500多天沒有校長的日子。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去年1月5日遴選出管中閔為校長,卻遭教育部因未利益迴避、資訊未揭露、學術倫理等理由不發聘,「卡管」爭議也讓教育部前部長潘文忠、吳茂昆下台,去年12月24日前教育部長葉俊榮才舉行記者會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但葉俊榮也因此下台。

在准聘管中閔後,教育部以最速件發函通知台大,台大安排管中閔在今天上任。交接儀式中,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擔任監交人,由代理校長郭大維交接給管中閔,前校長陳維昭、李嗣涔等人出席,部分遴選委員也與會力挺管中閔。

▼管中閔走入交接儀式會場。 (圖/許展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