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的媽媽教育方法大不相同,

當然也收穫了不同性格、不同前途的孩子。

可以說,這部劇再次驗證,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果母親的層次越高,教出的孩子也就越出色。

教給孩子什麼最重要?

給孩子正能量教育

明蘭(趙麗穎扮演的角色)的媽媽衛氏只是府中的一個小妾,

出身不好、無權無勢在府中自然是備受欺負。

不是被別的小妾奚落,就是被丫鬟欺辱。

女兒看不慣,想要為母親討還一個公道,但是母親卻不同意女兒這樣做。

很多觀眾為衛氏抱不平,認為她應該反擊,

讓欺負自己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其實想一想,如果她反擊,

是不是會遭到更多的打擊報復呢?

是不是她的女兒也會受此牽連呢?

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只能先暫且忍耐,保全自己。

於是她教明蘭投壺、刺繡,

教給女兒學會隱忍、不要總是出風頭。

雖然衛氏經歷很多磨難坎坷,也見證無數世態炎涼,

但她從不樹立負面的觀念和情緒,

依然樂觀善良,對待生活充滿熱枕。

反觀現實生活,有多少家長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的?

好不容易一家人出去下館子,本來開開心心吃火鍋,

孩子想點幾道菜,媽媽卻說:

“不要這個太貴了,你這個敗家子,

平時我和你爸吃飯都不捨得吃這麼貴的. .....”

給孩子買衣服也是:

“媽這身衣服穿了四五年了,自己都不捨得買,給你買淨是花錢......”

很多家長苦盡甘來半輩子,

難免覺得“對孩子哭窮,孩子才能早點懂事。”

但實際上,這些話,會造成孩子一生的卑微感。

母親之美,始於形而終於心。

即使生活艱難,我們也要帶給孩子正能量

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看透市儈而選擇勇敢,

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自信。

給孩子的生命教育

什麼是我們最應該教給孩子的呢?

不是棍棒交加逼著孩子學習知識,也不是萬般呵護養成一個玻璃心。

而是讓孩子明白,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唯生命不可放棄!

衛小娘臨死之前,告訴明蘭,在這深宅裡,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千萬要掩蓋鋒芒,不要強出頭。

並且交給明蘭一幅畫,《李娘子鎮守娘子關》。

因為畫中的主人公李娘子,其實是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

是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對象。

人活著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不同的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但是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感,前提條件是得活著,

只有活著,才有機會去搞懂自己的幸福。

何為生命教育呢?就是將愛注入孩子的心靈,

讓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

教會孩子去熱愛我們所存活的這個世界。

相反,缺乏對生命基本敬畏的孩子,

不僅未來的生活會面臨貧乏的危機,還極有可能會觸及社會的底線。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打不的罵不得,父母稍微違背孩子的心意,

孩子就要嚷嚷著“不活啦”,以生命來威脅父母?

說白了,都是缺乏生命教育的體現。

讓孩子學會尊重

明蘭自己送了護膝給兩位哥哥,

大娘子和林小娘一家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娘子雖然脾氣火爆,但是三觀正,

對於嫡庶一視同仁,看中孩子的心意。

而反觀林小娘這邊,簡直上樑不正下樑歪。

林小娘:什麼破東西都敢送

長楓:破玩意

墨蘭:窮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只用“愛”來教育孩子是不夠的,還要讓孩子學會“敬”。

在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裡,

家長一定會教給孩子“敬”的意思。

讓孩子明白人人平等、學會尊重他人、尊長他人的勞動果實,

有了尊重的觀念,孩子才會知道幫助他人,

未來成為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教育孩子,我們應該做到什麼?

和孩子平等對話

現實中很多媽媽都會因為孩子不學習、不寫作業而焦慮萬分。

是用嚴厲的手段讓孩子老實點?

還是用自由的態度讓孩子變得懶散?

府中的盛老太太,雖然沒有女兒,

但是撫養了華蘭和明蘭,她是很有教育智慧的。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她有理有據地駁斥了“讀書無用”論。

一句“不願女子讀書是短見”擲地有聲。

老太太沒有很嚴厲地告訴孫女“必須讀書”,

也沒有短視認為“讀書無用”,

而是和孫女抽絲剝繭講道理,一番話讓孩子心服口服。

孩子說:“媽媽,我看了很多書,但是都忘了,怎麼辦?”

不要急著去罵孩子、埋怨孩子記不住,而是告訴孩子,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

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忘記了,並不是不存在;

記不住,也不能說讀書毫無用處。

減少控制欲

林小娘屬於很強勢的媽媽,

無論是管理家庭還是教育孩子,總是時刻繃著一根弦。

曾經有專家研究顯示,在一個家庭中,

母親越強勢,女兒就越彪悍,相對兒子就越懦弱。

林小娘的兒女確實也是這樣的:

兒子軟弱無能、不太爭氣,女兒爭強好勝、心比天高。

女兒墨蘭明明自己做了錯了,但是卻把責任推到妹妹身上。

同樣都是教育孩子,林小娘總是在控制孩子,

而小公爺的家長卻懂得張弛有度。

考不上沒有關係,下次也可以重來。

“強勢”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

它更是一種態度,像彌散在屋子裡的甲醛,不僅難聞,更是有害。

在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應該有各自的角色,

如果媽媽卻過於強勢,打破了父母孩子之間的平衡“三角關係”,

不僅累壞了自己,還不利於孩子成長。

來源:toutiao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五個層次!

經常聽到這些話:養不教父之過,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些都反映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那麼家庭教育主要指什麼呢?

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誠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禮貌等更多品質方面。通俗的說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最開始是取決於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對家庭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

孩子出現問題,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很少反思自己。在你控訴應試教育的時候,是否反思自己也是其中的推動者?你是否逼迫孩子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在指責社會無序時,你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

人民日報曾刊登過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的家長層次論有五層,家長們都來看看,你屬於哪一層?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現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除保證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買啥”。家裡條件沒那麼好,還會覺得是對孩子的虧欠。

有的家長不惜砸鍋賣鐵買學區房;暑假花3萬給孩子報補習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通過這些外在條件輔助孩子更好的學習。

同事張哥說“兒子跟我一點也不親。我這天天忙著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為了給他多掙些錢花!”另一同事反駁“現在講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長大了!”

父母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是應該的,但僅僅在金錢上,在孩子的低層次需求上付出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也一樣。“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有兩位爸爸:

一位爸爸為了做生意,賺更多的錢,他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過程。兒子出生、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他都沒趕上。他沒參加過孩子的家長會,甚至僅有的幾次送孩子上學,還經常搞錯班級。

另一位爸爸在業餘時間會陪女兒講故事、散步、做遊戲……逢人就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跟自己特別親。他說“時間不白花,收穫的都是幸福。”

你覺得兩位爸爸,兩個孩子誰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時間擠擠總是有的,錢是賺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長卻只有一次。捨得為孩子花點時間,與孩子共同享受成長的過程,別把自己當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第三層次: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什麼是教育的目標,可能很多家長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你想培養孩子具有的品質:善良、正直、勇敢、誠實、自信;你想讓孩子成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這些就是目標。家長根據這些目標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就是完成教育目標的過程。

但事實上,很多人對教育孩子沒有具體的目標規劃,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三年級芳芳跟小E訴苦:她媽媽給她報了十個輔導班,佔據了她所有的休閒、娛樂時間,她感覺自己完全變成了學習機器。除了常規的數學、英語補習,還有一系列特長培訓班,每天放學就是噩夢的開始。而一些舞蹈、書法特長班都是爸媽讓她學的,她並不喜歡。

孩子不感興趣,學這麼多的意義何在?與其畫個好大的圓,將來無法填滿,不如腳踏實地,完成每一個可行的小目標,前提是這些目標的設立必須是和孩子一起規劃的。

第四層次: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爾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模仿對象。

同學小林上學的時候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孩,經常把頭髮染的五顏六色,通宵玩遊戲,玩極限運動,怎麼瀟灑怎麼來。但她結婚有孩子後像變了一個人,每天用規律的生活來替換從前的率性。為了陪孩子學習,她還參加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每天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她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還為自己更新了知識庫。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當代家長不像從前只根據經驗教育,而是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學習都有著迫切的需求。通過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讓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讓孩子的成長少走一些彎路。這就是言傳身教正確的打開方式吧。

第五層次: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看過爸爸去哪兒的都知道,嗯哼是個很“難搞”的小朋友,有時候面對任務,他沒有安全感,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當別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時候,電視機前的你可能已經責備他膽小愛哭了。

但杜江是這樣做的,他沒有生氣,而是告訴嗯哼這個任務不存在風險,不會遇到可怕的東西,要勇於嘗試,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試一試,爸爸永遠支持你。

但現實中很多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丟人”

“你怎麼不學學人家”

“笨死了”……

為人父母,最高層次就是時常給孩子懷抱、溫暖,支持、鼓勵孩子去發揮,而父母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家長們,你在哪個層次?

問問自己:

除了為孩子花錢,你願意為孩子花時間嗎?

你會與孩子同步學習伴隨孩子成長嗎?

你有在更高層面上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規劃嗎?

你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真的足夠耐心、足夠堅持了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