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秒內飛踹媽媽5腳,皆因缺乏敬畏心

在網上有個影片引起大家熱議:

一名10歲左右的小男孩連續抬腳,

短短幾秒鐘已經踹了自己親媽5腳,還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

儘管在一旁的奶奶一直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這場矛盾的原因居然是男孩的媽媽剛才阻止他玩手機,

導致男孩怒了,就飛踹了那麼多腳!

這種行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這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自己的母親,

都是給父母慣壞了!”、“這種孩子算是毀了!”

仔細想想,這樣的現象少麼?

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隨便打罵爺爺奶奶,

有的父母甚至都不知道阻止。

孩子漸漸地開始打罵父母,

父母也只是覺得孩子還小,打幾下也沒什麼力度。

這些孩子似乎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聽勸告,

好像一切都要聽他的,否則就要暴躁起來!

脾氣大起來,甚至連親生父母都打!

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敬畏心。

敬畏心是指一個人對某種事物保持的一種尊重、畏懼的態度。

這種“敬”是對事物發自內心的尊重,

“畏”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警示和自省。

教育其實也是對家長的一個考驗。

家長不是單純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可以的,還要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

只有擁有敬畏之心,才能懂得自律與理智,

樹立規則意識,知道如何規範行為,

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不會誤入歧途。

不要和孩子做朋友,這樣他會丟失敬畏心

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沒注意到這種情況,

他們總是覺得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當孩子動手打家長的時候,家長如果一味地慣著,

可能會讓孩子得寸進尺,下一步就是攻擊其他人了。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讓著他的!

孩子終歸要獨自走上社會的。

家長可以在小時候縱容他,但社會不會、法律不會,

其讓人也不會,等待他的,終將是最嚴厲的懲罰。

從小要給孩子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父母制定的規則。

蔡少芬帶孩子參加了親子綜藝節目,大家才發現她的育兒觀點都很棒!

其中蔡少芬提起和孩子做朋友的觀點,

她表示:

“我個人是不贊成和孩子做朋友的。

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聽者,可以贊同她、可以安撫她,

但不能'親近'到做朋友。

因為,必須讓孩子懂得尊卑、長幼之分,

這樣將來她才會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師、尊重上司。”

蔡少芬認為,可以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

設身處地地分析問題,但必須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權威性。

換言之也就是讓孩子有敬畏之心,

孩子可以跟父母訴說自己的開心與憂傷,

然而在某些事情面前,還需要懂得大是大非。

孩子和父母可以很親密,但是卻也不是完全的無界限。

父母保持權威才能讓孩子知道尊敬父母。

知道尊敬父母才能懂得尊敬長輩。

敬畏心能讓孩子自律與自覺,

因為“敬”告訴孩子有所為,也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畏”又告訴孩子有所不為,警告孩子不該做什麼。

敬畏心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

孩子在小時候,對父母產生敬畏心,才能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

敬畏心能讓孩子知“規矩”

蘭蘭的爸爸是個溫和的家長,

每天和蘭蘭交流的語氣都非常溫柔,甚至還當著其他人的面誇讚蘭蘭。

很多人都以為蘭蘭會被寵壞,嬌生慣養,

可是蘭蘭並沒有,她一直都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蘭蘭一直都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

玩耍的時候和爸爸好像是好朋友一般,但是到了正經的問題上,

卻又十分聽他爸爸的話,尊重他人,

每天在小區裡主動和長輩打招呼。

蘭蘭的爸爸在聆聽蘭蘭的心事的時候,

同時也給蘭蘭樹立規矩,讓蘭蘭知道做事的分寸。

家長只有在孩子麵前表現出一定的威嚴,

才能讓孩子懂得敬畏,知道“規矩”。

很多人的“和孩子做朋友”的觀點是跟西方的教育學的,

他們覺得西方的父母和孩子就像是朋友一樣的,

所以我們也不要對孩子太嚴格了。

雖然西方可能在家庭教育上比較輕鬆,

但是孩子的敬畏心的教育卻從未缺失過。

據悉,美國有個青少年的輔導計劃,

裡面就有規定,孩子如果對父母做出不良行為,就要被送到律師或者法官那裡。

在充滿莊重嚴肅的環境裡,

法律工作者會非常認真、嚴肅的告訴孩子,

你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法律,

指出具體是哪一條,還要擔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經過這次的教育,孩子的敬畏之心就產生出來了,

基本上回家就老實了,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反觀國內,只能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敬畏之心,

否則孩子長大了,可能就要直接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起法律責任了。

培養孩子的敬畏心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每個家長都應該引以為戒。

如何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

要讓孩子擁有敬畏之心,需要父母注意很多細節。

比如當著孩子的面不要互相詆毀,

而是要稱讚對方,樹立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當父母互相詆毀的時候,可能給孩子一種錯覺,

他的父母都是一無是處的人,沒什麼值得自己學習的。

當孩子產生這種心理,極有可能會不尊重父母,也就是所謂的沒有敬畏心。

但是如果父母彼此誇讚,讓孩子發現父母身上的閃光點,因此而仰望父母。

孩子對父母的那種仰望之心,就產讓孩子產生敬畏心,

這樣孩子也就會尊敬自己的父母,

斷然不會在公眾場合因為一件小事而打家長。

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每個小脾氣,

長大了可能就是危害孩子一生的根源。

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擁有敬畏心,

學會尊重長輩,學會對任何人與事物抱有謙卑之心。

來源: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