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不聞不問 獨居老人困家中2天未吃飯

2019年1月24日

在Facebook上分享 分享到twitter  

泰國曼谷當地的善堂志願者接到民眾的求助電話,稱在輝煌區的某民房內,一名老奶奶困在家後面的小陽台。

當志願者趕到現場後,發現這間簡陋的民房內堆滿了各種垃圾,而老奶奶的腿腳不方便,眼睛也近乎失明,所以就被困在屋內出不來。

據老奶奶透露,她一直是一個人住在這裡,孩子每隔一段時間會拿食物來給她,除了定期提供食物之外,兒女們是對她幾乎不聞不問,所以這次老奶奶已經2天沒飯吃。

隨即,志願者第一時間給老奶奶買了一份粥來充飢,而截至發稿為止,仍然聯系不上老奶奶的家人,目前只能等待相關公益部門的進一步援助。

留言評論:

常言道,人生70古來稀;踏入21世紀的今日,生活素質及健康保健的服務早已大大提升,而大馬人民的平均壽命,也早已超過70歲。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模式的改變,鄉村青年都紛紛奔向城市工作;城市人也忙碌於各種社交活動,導致城中郊外許多銀髮族都獨守「空巢」,紛紛加入獨居老人的行列。

根據2004年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調查,與2010年國家統計局人口與住家調查兩組數據顯示,我國至少擁有53萬8000名獨居老人,其中以霹靂州最多,即6萬8437人,柔佛及砂拉越緊接在後,至於雪蘭莪則有5萬431人,屈居第4。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接受《東方日報》專訪時表示,造成一個州屬出現很多獨居老人的現象,與人口稠密度有直接關係。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風氣也在改變。周美芬認為,一些出現獨居老人的家庭,也有可能是老人自己本身的意願,其實是他們不願跟孩子住。

曾有樂齡人士向她透露,城市生活讓兩老習慣了自由生活,與子女一起住後卻面對一些限制。「我搬去跟孩子住,家裡一切由孩子作主,尤其是孩子也成家後,同住比相處難,難免會起一些衝突。」

鼓勵繼續工作

因此,為避免因作息不一,以致一些習慣而逼於遷就彼此,有些銀髮族寧可獨居,也不要和孩子同住。當然,以上只屬於一些比較好動或有經濟能力的銀髮族。

周美芬說,根據國家樂齡行動計劃,政府鼓勵樂齡人士維持活躍生活。政府鼓勵樂齡人士,尤其是獨居老人積極繼續工作、參與非營利團體活動或多運動。利用他們的智慧,繼續為國家社區服務。

「人即使老了,也需要老伴、老友和老茶。如果孩子上班或無法與其同住時,不妨到政府成立的樂齡日間中心。那裡有按摩椅、卡拉ok和下棋等活動,也有老朋友相伴。」

周美芬說,目前,全國擁有45間樂齡日間活動中心,尚有5間在建設中,是免費開放供銀髮族使用。同時,我國也有一些發展商著重於發展退休村,主要是在居住社區裡增加醫療設備和一些友善設施,為行動不便的樂齡一族而設的居住環境。

少子化成趨勢 做好財務規劃反哺

周美芬表示,少子化已成為我國時下必然的趨勢,現今的新生代幾乎都是「三文治族群」,往往都夾在孩子及祖輩之間,經濟負擔壓力皆不小。

她說,尤其是華裔子弟傳統上都非常注重家庭觀念,這無形中形成一個很大的包袱。同樣的,也造成了一些孩子不敢結婚。

她說,有鑑於此,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已不適用於現代人,但作為孩子,反哺之心還是要有的。因此,必要的財務規劃是確保即能做到反哺,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的方式。http://news.seehua.com/?p=128482&from=singlemessage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