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指出,民進黨一直以來都預設先總統蔣中正對台灣破壞大於貢獻,但其保護中華民國、發展台灣基礎建設的功勞不容抹,盼能夠政府能多拚經濟,少一點政治,這樣台灣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

林萬億日前指出,文化部去年底已提出2套方案,其中並沒有拆除中正紀念堂的建議,重點是功能的轉型,而不是「去蔣」或「不去蔣」,預計年後就會啟動跨部會協調。

郝龍斌說,中正紀念堂的未來,本來就是需要各界妥善對話的議題,但若是在預設蔣中正過大於功的方式來進行對話,「我不接受,台灣大多數的人也不能接受。」

郝龍斌強調,執政者必須以謙卑的心態,傾聽不同民意的心聲,相互尊重,保留歷史記憶,而不是把歷史當作鬥爭的靶子,用轉型正義的大帽子,霸凌無辜百姓。前總統陳水扁當時執政民調跌入谷底,民進黨也是如同今天將歪腦筋動到廢除中正紀念堂身上,所以當時身為台北市市長的他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定古蹟,更強力執法,公開宣示任何人企圖破壞中正紀念堂均將依法處理,任何人蓄意破壞也可依法逮捕,「這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這不是政治的問題,這是一個是非、公道的問題。」

郝龍斌認為,蔣中正對台灣的公與過都有待歷史來評價,但保護中華民國、發展台灣基礎建設的功勞不容抹滅,如今民進黨願意重新思考中正紀念堂問題,顯示民進黨已經開始重視民意、檢討路線,建議民進黨多拚經濟,少一點政治,這樣台灣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