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道坎,很多孩子都毀在這個時候 ,父母千萬要重視

很多家長都感嘆:自己的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挺好,可是升入三年級以來,成績是毫無徵兆的大滑坡,與優秀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小學三年級似乎被施了魔咒,是孩子的分水嶺。不少家長突然發現,孩子不但學習成績下降厲害,而且學習習慣也變差了,這就是三年級現象,父母千萬重視。

三年級——小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之一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了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從心理發展過程來看,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與活動範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學習活動的遊戲性特徵減少,學習過程的組織性、認知過程的規範性、嚴謹性更強。一方面身體的發育、學習與生活的變化使三年級學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發展,他們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獨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了,能夠參與大人的談話,而不像以前那樣隨意插入大人的談話。敢嘗試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麼聽從權威。

一、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三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轉折,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二、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

1.個性差別大。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 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

2.情緒不穩定。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他們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數從臉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強。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少年期,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

三年級——小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之二

三、三年級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

相對於智力而言,學習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學習能力是後天形成的,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而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不斷增強。三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了,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由10-15分鐘提高到15-20分鐘。書面語言水準逐步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比如:許多學生會有這樣的現象,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時,學習勁頭高。受到老師或父母的鼓勵時學習勁頭明顯提高。哪怕只是一點言語上的小鼓勵,他都很興奮、重視並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績。但如果較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表揚和鼓勵,他的興趣和勁頭就會下降。適時的表揚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培養他的自信心,是激發孩子向前奮進的一個有效方法,但這種學習動機是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上面,當別人給以鼓勵時就幹勁十足,當得不到這種鼓勵時就可能會提不起勁來。現在已經到三年級的階段,應該逐步引導他正確認識表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學習幹勁,而不輕易為環境所左右。家長應該主動承擔讓孩子正確對待鼓勵的引導轉化,因為家長與孩子有更多親密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我們應該多與孩子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來讓他明白鼓勵與批評都是為了他的進步和成長的道理。

四、三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的關鍵期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是孩子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三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由於低年級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確定性和易變性,孩子在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所以如果在中年級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缺乏特別教育的情況下很難明顯改進原來的習慣,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主要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閒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裡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看電視、聊天、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責駡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2.教育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家長若不加指導,孩子自己是很難做到的。由於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勝心強,孩子們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兒,一邊玩一邊做作業,許多孩子甚至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這樣肯定難以優質高效地完成作業。家長要從具體的時間安排抓起,不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來後做操、晨讀,下午放學後複習功課、做作業,晚飯後玩遊戲、看電視、讀書等等,都應該給孩子規定一些具體任務,並使這些活動為孩子接受,逐漸成為習慣。

三年級——小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之三

3.養成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首先,複習是為了防止遺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其次,通過複習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溫故而知新”。另外通過系統複習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把先後學得的知識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指導孩子複習,就要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引導孩於掌握正確的複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4.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是加深知識理解、鞏固教學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具有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有些孩子不願下工夫自己做作業,要麼在校抄襲他人做的作業,要麼在家裡纏著家長替他解答、替他檢查,因為現在家長素質提高了,能幫助孩子解決作業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業也是很難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5.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孩子不讀科普讀物、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各種書籍,不讀各種兒童讀物和報刊,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書什麼書也沒讀過,那麼他的學習會越來越槽,最後變成個落後生。有人說:“正課還學不好呢,去讀那些雜書豈不是耽誤功夫?”好像只有學有餘力的孩子才能看課外書,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孩子越是感到學習困難,就越是應該多讀各類書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盡自己的能力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是一輩子的財富。

五、三年級是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質的關鍵期

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小學三年級是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如果教育和引導得當,可以使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較大提高。隨著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斷豐富,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漸轉移到學校,同伴關係和友誼成為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畢竟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指導。情緒上波動和不安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如果還不注意,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惑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但是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慾望。所以,三年級也是學業成績開始分化的時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六、三年級開始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如:養成勞動習慣。對三年級孩子來說,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在必要時為父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父母遇到困難時安慰父母,在父母生病時照顧父母都是孩子責任心的體現。如果孩子做的好,家長一定不要忘了讚揚孩子。

如:學會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教育孩子在與人交流時要學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在尋求社會服務時,一定要排隊等候,不要加塞插隊;對長輩要尊敬,對小朋友要友好,樂於幫助別人。教育孩子要講衛生,自己講衛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愛乾淨的人也更容易交朋友。

七、三年級開始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的擇友標準在發生著變化,往往把學習的好壞當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標誌。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外面見到什麼事或者自己做了什麼事回家都要講給大人聽,大人不聽還不高興,但是到了三年級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學生不願意把在外面發生的事講述給家長,有時自己經歷的事也不告訴家長,顯示出獨立的個性。父母對他們的照料和關注則比以前要減少許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間的溝通通常被忽視, 因此要多花謝時間陪孩子,多做一些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