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只要看見促銷、抽獎、跳樓價等字眼就挪不開腳步。在國人眼裡,價值10元的東西,10元買回來,那叫便宜;價值100元的東西,10元買回來,那叫佔便宜。商家常利用這種心理設陷阱,比如提高原價再打折,人們多花了錢卻認為是佔了便宜,心理會非常滿足。

使用收入「三分法」建立自動存錢系統,最怕的就是系統「故障」──想買的太多,把該存的錢挪到「自由花費」的儲蓄包裡,不但存不到錢,還永遠處於「錢不夠用」的狀態。很多減肥菜單,都會讓人每週保有一、兩天的自由飲食,滿足口腹之慾,使減重行動更能持續。同樣的,花錢其實是存錢的動力,拿出一部分收入滿足購物慾,對維持長久的存錢計畫絕對有幫助。只是,因為可以動用的閒錢不多,如何聰明的花,是需要練習的。

想清楚再買花錢才會滿足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不妨觀察一下他們的消費習性,應該會發現幾個典型:小琪常常逛街買新衣服,但是每次穿新衣,大家都會疑惑:「這件好像看過了?跟妳上次穿的那件好像喲!妳真的好喜歡這種款式和顏色。」小凱收入不錯,卻常常喊窮。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他為了購買線上遊戲的虛擬道具,每月平均花費好幾萬元。阿玲平常省吃儉用,買東西也都再三比價找最便宜的。到她家一看,一屋子堆滿了便宜但用不到的雜物。她隨手拿出壞掉的衣架說:「因為特價好便宜,一次就買了十個,但是用沒多久就壞,真可惜。」志強工作忙碌,朋友們要找他聚餐總有難度。他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出國旅遊,把一整年的疲累宣洩出去──也把錢一次花個乾淨。「這有許多剛上市的家電,還有最新款的3C產品,台灣目前買不到,非買不可!我看先用明年的旅費預算來補吧。」他們把該花的和不該花的都用掉,每次花完錢,換來的不是等比的滿足感,反而是一種空虛,好像賺的錢永遠都不夠。其實,是他們花錢的心態和方式出了問題,沒有精算過「需要」,只建立在「想要」。需要有限,但慾望無窮,花再多錢也難滿足。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眼前看到一項物品,當下覺得非買不可,還會「幻想」怎麼使用它,越想越覺得沒買不行!但是買了之後,卻放很久根本沒機會用。其實,你只要在購物之前,認真的問自己幾個問題,相信衝動購物的機率將會大幅降低。而且幾天過後,早就忘記當時要買什麼,不但省下一筆錢,生活品質也不受影響。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