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女孩被稱為千金,如今也叫作小公主和掌上明珠,是父母眼裡的小棉襖,最貼心的孩子,所以富養女兒成了很多家庭的金科玉律,他們都希望女兒吃得好穿得好,擁有富有的人生,但這只是父母愛孩子的一部分,真正的富養,是讓孩子體驗家庭幸福感,她才能擁有愛人和被人愛的能力,這是女孩成長的基礎,從這個層面來說,富養女兒的基礎是家庭幸福,反之,就是在窮養女兒。

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都怎樣了?

網上流傳著一個老教授做過的實驗,他用了10年的時間,對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追蹤和訪談,其中15個男孩,15個女孩,30個孩子不可能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10年後,有一部分孩子在經歷了家庭的語言暴力、父母吵架、離異等變故中,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有的孩子沒有走向極端,而是積極地尋找幸福,有一部分孩子則因為缺乏家庭幸福感,選擇了墮落,其中,走向歧途的孩子立,大多數是女孩。

窮養長大的女孩,最有可能面對三種倒黴人生

婚姻中容易受到傷害

女孩在家庭關係中,為什麼比男孩更容易敏感,更容易受到影響?原因之一就是女孩天生敏感,對幸福感的要求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傷害,當她從家庭中得不到愛,就會把希望寄託在外人身上,如果此時有一個男人靠近她,甜言蜜語就會讓她動心,而不是思考這個男人的其他方面是否優秀,因此,這種女孩更容易碰到渣男,擁有倒黴的人生,她們會很奇怪,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總是得不到幸福?

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人生,找不到方向

在《變形記》中有一個女孩,家庭特別富有,爸爸吃她一口蘋果,她就在爸爸的錢包裡拿出5000塊當回報,爸爸覺得這是富養女兒,可是爸爸媽媽卻經常打罵女兒,跟女兒起衝突,風波過後,就會放任女兒無盡地消費,這種打一棒子給個甜棗的做法,讓女兒流連夜店,愛打架,愛花錢,父母覺得給予孩子足夠的金錢,其他方面啥都不管就是富養,其實女兒並不幸福,反而很自卑,缺乏安全感,不停地在其他地方尋找慰藉,她的人生永遠自信不起來。

給予不了孩子正確的愛

在愛裡長大的女孩,才知道愛究竟是什麼模樣,才能抓住愛給予孩子足夠的幸福感,她懂得如何愛孩子,也知道什麼樣的愛是孩子需要的,很多時候,我們說愛是需要傳承的,媽媽身上的愛會遺傳給孩子,而媽媽本身沒有經歷過,不知道什麼是幸福,她只能靠想像來對待孩子,如何把這份愛傳承下去?很多媽媽脾氣暴躁,性格乖張,都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她自己本身就很缺乏愛,如何把多餘的愛給予孩子?所以孩子多半也會走媽媽的老路,形成惡性循環。

有人說培養一個貴族,最起碼要三代,而成為暴發戶只需要一代,這樣的道理同樣適合養育女兒,培養一個自信、充滿安全感的女兒,福及幾代家庭,父母幸福會養出一個幸福的女兒,女兒幸福會培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這跟金錢的關係其實不大,反之,她和她的家庭以及孩子,將會擁有糟糕的人生,這可能才是窮養女孩最大的悲哀,對此,您怎麼認為呢?

來源自toutiao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看完恆河猴實驗,想培養獨立自主精神孩子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想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

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牠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牠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布料媽媽的身上。雖然這個實驗的對像是猴子,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 牠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更令人警醒的是,這些獼猴成年後,大多數性情冷漠,不會交配或拒絕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生活中,走路也蹣跚不穩,甚至連叫聲都不正常,永遠處在猴子社會階層的最下端。

即使通過人工辦法讓一些母猴懷孕,牠們也對小猴冷漠無情,殘忍虐待甚至咬自己的孩子。

諮詢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抑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因為神經衰弱雖然是神經症,可是一個人還可以承受,出了神經症之外的其牠神經症,都是很痛苦的,比如強迫症,恐怖神經症,疑病神經症等等。

最近做了幾例混合神經症患者,有兩個案例是父母過度保護引起的,因為一個恐懼的媽媽,就很難對孩子放手,一切事物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從大事到小事。

穿衣吃飯都要聽從媽媽的安排,媽媽在家主宰一切,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會覺得很羨慕,可是對於當事者就會造成她成長的困擾,因為他沒有機會自己決定事情,即使把權力交給她,她也會糾結,因為沒有被訓練過,就沒有給自己試錯的勇氣。

所以心理學家總是把過度保護過度干涉過度批判作為一個家庭有心理問題孩子發病的誘因,因為一個控制的父母孩子就會喘不過氣來,孩子做什麼都被限制,一個沒有自主權的孩子沒心是挫折和崩潰的,所以那些有神經症的患者,最恨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和爸爸,因為他們控制孩子,讓孩子必須聽他們的,這樣父母才會覺得安心。父母是有安全感了,可是孩子卻出問題了。

那麼有人會說,父母不管讓孩子早早的獨立好不好呢?

看看恆河猴的實驗,我們就知道,一個孩子過早的獨立,或者說孩子早早就沒有得到媽媽的愛,同樣會出問題。

在我諮詢中遇到很多這樣的案例,一個女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公務員,他們同時有做兼職,這樣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來陪伴孩子,她們的理念是我多掙錢給孩子留著,別走自己沒錢窮困的老路,因為她們受苦都受夠了,過去的貧乏會讓父母們對金錢沒有安全感。

可是當一個孩子從小總是失去父母的陪伴,那麼這個孩子反而會變得更脆弱敏感。

爸爸媽媽為了鍛煉她,讓她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住校,因為這個學校是當地的一個名校。

焦慮的家長總會給孩子過早的訓練,他們認為孩子小時候受點苦,長大了社會才會回報給她豐盛的成果,可是情況真的是如此嗎?孩子在初中就出現抑鬱和人際關係障礙,讀完高中勉強上了大學,在大學期間就突發疾病,焦慮抑鬱疑病神經症,每天自己都怕自己死亡在課堂上,反覆上醫院檢查都沒有問題,最後上心理專科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患病了。

然後孩子就開始休學,反覆的中西醫治療也沒有大的效果,後來孩子的媽媽在網上看到我的諮詢案例,然後找到我。

通過和孩子溝通知道孩子的成長歷史,是缺少媽媽和爸爸的陪伴,過早地被爸爸和媽媽送出家門,爸爸和媽媽一是為了多做一份工作,另一方面孩子不在身邊總是省心的。

因為有的父母就是工作狂,他通過工作來掩蓋自己的焦慮和沒有安全感,通過工作來掩飾自己是不願意陪伴孩子的,畢竟愛孩子是一回事,每天陪伴在孩子麵前聽孩子各種有理沒理要求是爸爸和媽媽不願意麵對的。

很多父母覺得我花大價錢給孩子送到名校我就是愛孩子,可是他們自己也可能知道自己在逃避責任,可是他們很難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這樣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那麼我在和孩子的諮詢中,我就幫助孩子學會療癒內在小孩,開始的時候她很難進入感覺,慢慢的她就發覺一個穿著破爛衣服的女孩,滿頭污垢的在一個黑的屋子裡,看不到她的臉。

隨著每天的諮詢深入,她慢慢看到那個小孩穿的衣服是乾淨的,頭髮也梳理很乾淨,臉也轉過來了,有了一點笑容。

屋子越來越亮了,越來越大了,孩子的笑容越來越多,每次我讓她陪這個小孩說話,擁抱這個失落的小孩。

慢慢的她就好了起來,很多的時候我們童年的創傷需要我們回到過去來療癒。

黑暗裡的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可是很多人覺得回憶過去太苦了,他們迴避療癒自己,她們怕痛,那麼也就失去改變自己的機會。

同樣是一個焦慮抑鬱的男孩,都已經結婚了,他的抑鬱症都五年了,在我幫助他回溯過去的時候,他找到了自己生病的原因,就是自己姐姐在姐夫那裡受了委屈想離婚,他當時感覺自己肺都氣炸了,頭腦轟的一下子,第二天就開始手腳出汗,然後自己就出現抑鬱症的症狀,也是治療的很久沒有見效,然後在網上看到我的諮詢案例,抱著試試的心態來做諮詢。當然他最原始的生病原因是媽媽缺位,爸爸粗暴專橫,小的時候打罵罰跪都是經常的事,而且爸爸媽媽都是那種粗心不知道陪伴孩子的家長。

當我讓他把自己從小到大在自己爸爸那裡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給打罵出來,他打完自己就放聲大哭,然後當晚自己身體就出現排毒反應,出現打嗝放屁拉肚子。然後自己開始臉色由黃變白,皮膚也亮了,眼睛也有神了,最神奇的是他的愛人原來每天都是罵他詛咒他,說他沒有上進心,還不如死了好。

這次諮詢完他愛人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極力欣賞他,說他真的是上進,人好還帥。

他自己都覺得奇怪,感覺愛人怎麼變得這麼不真實呢?怎麼這麼大的變化呢?他問我的時候我給他解釋說,當我們對所有人的不滿釋放出去,對方就不會感受到我們內在的不滿和攻擊,我們內心寧靜平和有愛心了,我們的愛人自然能夠感受到,因為我們具有一個集體潛意識。

很多家長刻意培養自己的孩子想成為精英,可是過早的失去自己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很早就沒有了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會有信心,否則即使你認為你培養出了精英,可是這個精英是一個膽小沒有安全感的焦慮的精英,這個孩子日後的發展就很難展示出她的合作的一面,孤獨,冷漠,自私更多的時候會伴隨著他,所以別覺得孩子過早的獨立是好的,什麼事情都要中道,偏左偏右都會出問題,父母難當是真的,所以學習的父母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因為學習是一個父母覺醒的條件。

來源自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