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對一個地區的生態往往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例如台灣就因曾引進福壽螺想當螺肉食用,但因口感不如預期而任意丟棄,導致福壽螺在台灣快速成長,成為農業害蟲!

而除了福壽螺,日前在台灣也被發現一種外來品種鳥類在台灣大量繁殖,因而導致原生鳥類的生存困難,而讓這些鳥類繁殖的主因,就要從一場颱風說起!

原來在30多年前,六福村曾引進6隻「埃及聖䴉」作為觀賞鳥,然而在一次颱風侵襲後,鳥籠遭到破壞,6隻埃及聖䴉伺機逃出,後來曾在1984年間被目睹在野外繼續存活,至今的繁殖量已不可想像!

埃及聖䴉又被稱為「巫婆鳥」,棲息在薩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埃及一帶,在古埃及時期埃及聖䴉被視為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還會被製為木乃伊,但隨著時代變遷埃及聖䴉的地位不再崇高,因而被引進歐洲、亞洲等地作為觀賞鳥。

埃及聖䴉以魚類、青蛙、昆蟲、螺類為主食,在嚴重缺乏食物的時候,甚至可以吃垃圾充飢,再加上沒什麼天敵,因此牠們適應能力和繁殖力都很驚人,在國外甚至被被歐盟列為百大入侵物種。

由於牠們的棲地和許多台灣原生鳥類,如小白鷺、牛背鷺等鳥類重疊,因而會出現搶奪巢穴、食物的情況,對生態造成巨大威脅,因而被農委會林務局列為移除對象,計畫將以空氣槍撲殺,然而埃及聖䴉不斷另闢築巢點,甚至還深入紅樹林築巢,令林務局相當頭痛。

日前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卻拍到大量埃及聖䴉聚集在巢穴的畫面,光預估這個朝穴內的聖䴉至少就有2000隻,數量相當驚人,而林務局統計,全台許多地區都有聖䴉的蹤跡,全台的數量恐怕已逼近萬隻,因此今年將埃及聖䴉列入「移除計畫」,將採購空氣槍,並訓練相關專業人員撲殺。

外來物種對原生物種的威脅真的很可怕啊,畢竟這些外來物種往往沒有天敵和威脅者,常會造成大量的繁殖,因此在引進外來物種前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啊!

來源自林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