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和淘媽抱怨,每次和孩子玩遊戲時,只要家長贏了,孩子就很不開心,然後就鬧著說不算數,嚷嚷著要重新來一次。不知類似的情景,寶媽們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大多數的孩子都爭強好勝,贏了就滿心歡喜,輸了則大哭大鬧,面對這些「輸不起」的孩子們,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輸不起」的孩子背後,又有哪些更深層次的誘因呢?

有很大一部分「輸不起」的孩子,其實是處在了秩序敏感期。秩序感是人類生命進化的結果,也是人的基本情感需求。秩序敏感期是指孩子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通常1-3歲的寶寶會進入由內向秩序感轉向外向秩序感的時期,比如孩子對物品的擺放、物品的所有權、動作的先後順序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一旦遇到挑戰挫折就會表現得不安、焦慮,這個時期也稱為執拗敏感期。3-4歲的寶寶會進入追求秩序完美的關鍵時期,比如如寶寶不管到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要求人人都得遵守這個規則,這一時期也稱為完美敏感期。寶寶5歲以後,會進入對時空以及審美的秩序期,如畫畫時會特別注意結構比例,搭積木時會留意空間結構上的美感,這個時期也叫審美敏感期。


隱藏在寶寶秩序敏感期中,有一種很常見的情緒,那就是孩子「輸不起」。


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被「輸不起」的小情緒困擾時,作為家長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1.共情


家長在理解孩子情緒之後,要告訴孩子他正處在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中,而且要對孩子的這種情緒表示理解,最好能去體會孩子當時的感受。這是一種同理心,我們要幫助孩子冷靜地認識自己的情緒,最終和孩子站在一邊,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無助。

2.幫孩子疏導情緒


如果孩子正在被「輸不起」的情緒困擾時,這個時候給他們講道理可能是徒勞的,因為孩子根本聽不進去。父母不妨根據孩子當時的實際情況,通過轉移注意力、鼓勵、發洩等恰當的方法幫孩子把「輸不起」的情緒釋放出來。

3.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當孩子自信了,面對挫折也就不會那麼敏感了。而自信是逐漸積累起來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困難分解成很多細小的模塊,小到寶寶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當孩子完成以後父母一定要給予正向的反饋,比如點贊鼓勵。


還有一類孩子「輸不起」並不是因為秩序敏感期,而是來自家庭教育。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擅長聚焦孩子的成功,對於孩子的失敗卻避而不談,同時長期的育兒焦慮會讓一些家長產生攀比的心理,事實上有喜有淚,有輸有贏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嗎?

面對孩子的挫折,家長不要刻意去保護孩子,也不要過早地去介入,最好能把孩子的失敗、挫折扭轉為孩子人生中的一場挫折教育,讓孩子逐漸感受挫折、感受壓力,鼓勵孩子去面對壓力。再者幸福的人生並非取決於成功,而是取決於人格。淘媽認為這些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起,「輸不起」孩子的背後,很可能有著「輸不起」的父母,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家長太想贏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