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有史料(包括照片報告)證實,日軍在港設細菌研究所。

中國的一名收藏家在日本發現絕密檔案資料,揭露二戰時日軍不僅在內地哈爾濱、長春、北京、南京、廣州等地有細菌部隊,以中國戰俘或群眾作細菌戰研究,原來在香港也設立有一所“香港細菌研究所”。這是首次有歷史資料證實日軍在香港從事細菌戰研究。

致力於收集細菌戰史料的收藏家張廣勝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訪問時透露,他在2011年於日本旅遊時,在一間舊書店發現一份印有“細菌”字樣的舊檔案。經過數年研究,包括和現有內地發現的日軍細菌戰資料對比,證實這是一份有關日軍香港細菌研究所的檔案。

據其展示的檔案資料照片,內有一份關於業務分擔的表格,製表時間為“昭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即1944年10月20日,即距離日本投降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份業務分擔表上寫著:主任陸軍技師成田當次郎,副主任陸軍臨時屬托新妻留男,這兩個人分別擔任研究所的正副主任。二人的分工也明確地寫著:“研究(成田),製造(成田),試驗(新妻),庶務(新妻)。”此外,還寫著動物試驗、第二和第三試驗室等分工情況。

檔案中有一份“香港衛生試驗所細菌部業務分擔表” (網上圖片)

檔案中有兩張黑白照片,一張是研究所主任成田當次郎和妻子及兩個孩子的合影,一張則相信是研究所全體成員的合影。從這張研究所“全家福”來看,這個研究所共有29人,坐在第一排的7個人有6人手持軍刀,軍服與其他人也有區別,這6人顯然是軍官。就是香港細菌研究所的主要負責人。另外,還有一些軍官和家屬的合影、活體實驗情況報告等。從研究所主任成田當次郎的家庭照片來分析,此時的成田和妻子年齡都應在30歲以下。這份絕密檔案對於研究二戰時期日本細菌部隊和細菌戰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香港淪陷,日軍在港島北部舉行入城儀式 (網上圖片)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介紹,最為熟知的日軍細菌戰部隊是在哈爾濱的七三一部隊,之前有資料顯示日軍在長春、北京、南京、廣州也有細菌戰部隊,而發現日軍香港細菌研究所則是第一次。

日軍細菌部隊,最著名、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位於東北哈爾濱的關東軍七三一部隊,為了保密和對外掩飾行跡,這支部隊的公開名稱叫“防疫給水部”。事實上,日軍在中國展開細菌研究的部隊不僅僅七三一部隊,還有第1855、第100部隊、以及早前專欄提及過一支駐扎在廣州的“8604部隊”等等。據了解,“8604部隊”實驗的受害者,更主要是香港人。

駐扎在廣州的8604部隊 (網上圖片)

日軍細菌部隊分為“北支防疫給水部”和“南支防疫給水部”,所謂北支是“北支那”之意,即中國北方,南支是“南支那”之意,即中國南方。以上講的那份絕密檔案,記錄的是日軍香港細菌研究所的情況,研究所隸屬於“南支防疫給水部”。“北支防疫給水部”和“南支防疫給水部”,有相互交流。據檔案文獻記載,日軍曾在瀋陽滿洲醫學院(今瀋陽的中國醫科大學)召開過有關細菌研究方面的專業研討會,香港細菌研究所的成田當次郎就曾出席過這個會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