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王前三名都是民進黨立委。圖為立委抱著提案合影。資料照片

立法院第9屆的立委任期逐漸接近尾聲,剩下1年不到的時間,而前3年的問政成績,都由國會圖書館以及公督盟的評鑑紀錄下來。根據《蘋果新聞網》整理的國會圖書館統計,截至今年3月20日為止,立法院第9屆立委主提案數前3名都由民進黨立委包辦,依序是綠委莊瑞雄、蘇震清及林俊憲;質詢次數前3名則是藍委許淑華、黃昭順及綠委邱志偉。

 

提案王是蘇震清 戰神黃國昌排13

 

在提案數方面,莊瑞雄所提的311案中已有56案通過三讀,包括教育類《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等;蘇震清共提279案、林俊憲提212案,接下來依序為邱志偉、呂孫綾、蔡易餘、鄭寶清、賴瑞隆、林昶佐、徐永明列為前10名。至於時代力量的「戰神」黃國昌則排在第13名,共提152案。

 

所有立委提案類別方面,以法務類最多共553件、財政金融類次之共465件、社福衛環類第三共459件,根據統計,超過5千件提案中,共有1300件已通過三讀,達成率約24.3%。

 

根據已出版的立法院公報,統計至今年2月19日止,本屆立委質詢數前3名分別是藍委許淑華、黃昭順及綠委邱志偉,接下來則是徐榛蔚、李彥秀、鍾佳濱、林俊憲、江啟臣、鄭天財、鐘孔炤。值得注意的是,許淑華總共有超過1000次質詢,比第2名的黃昭順412足足多了一倍,許淑華有941次屬專案質詢、105次委員會質詢,而亞軍黃昭順則有285次專案質詢、114次委員會質。

 

不同政黨立委的質詢表現上,藍委愛提專案質詢,總共1885次,遠超綠委提了515次專案質詢;但委員會質詢則相反,綠委共質詢6539次、藍委3791次,只有5席的時力立委則共有649次,親民黨3席立委則進行了190次委員會質詢。其中,關於經濟貿易類、交通建設類、衛生社福類和外交僑務類的議題質詢次數最多,皆超過1500次。

 

公督盟:透過評鑑 兼職立委慢慢走向專職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公督盟的立委評鑑從第7屆開始到現在第9屆,已經邁入12年,有慢慢出現質與量的改變。他舉例,過去一般委員會的會議時間僅3小時不到,質詢率才44%,到現在會議都是5個小時以上、質詢率接近90%,是最顯著的改變,「我們透過評鑑,讓早期的兼職立委,慢慢走向專職立委,下一階段要往專業立委邁進。」

 

張宏林說,早期的立委常常一言不合就打架、不質詢或是根本沒來,讓民眾對國會的問政品質感到失望,但就他自己觀察,第9屆的會期開始,國會推動會議、協商透明,公開轉播議事紀錄,讓認真問政的立委在論述公共政策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未來不善於表達或太混的立委要開始緊張了,隨著國會越來越透明,完整的表達與論述將是民眾檢驗民代的一大標準。

 

公督盟評鑑在剛推出時,常遭立委、助理詬病,僅是為了衝提案量與發言次數,卻要做出不符績效的報告與結案,張宏林解釋,評鑑制度一直都不斷調整,現在最低門檻就是1個立委在1個會期提5筆就好,發言紀錄採委員會中心主義,像內政委員會1個會期最多要有17次發言,那該委員會的立委就應該要有17次的發言紀錄,以此標準去衡量立委的責任,「並不是發言越多,分數就越高,我們也會檢視發言的內容、提案是否符合陽光公益法案,或是有沒有通過三讀版本。」

 

學者:現行立委評鑑制度 易造成「拼業績」現象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直言,現行的立委評鑑制度,例如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做的每屆立委評鑑,包括量化指標如出席率、質詢率、法律提案數、預決算提案數,以及公民評鑑、立委資訊揭露等,評鑑項目很多元,可是,仍造成立委競相提案「拼業績」的現象。

 

施正鋒說,就像現在中小學的教育,不會只用數字判斷學生的表現,同理,對立委來說,提很多法案也不代表每案品質都很好,建議應該請各領域更專業的學者,評鑑各委員會不同立委的表現,例如,是否能請教育領域專業的學者,評鑑教育委員會的立委,提案、通過的法案是好是壞,才能更進一步判斷出其立法品質的優劣。

 

施正鋒補充,評鑑也必須考量,對區域立委來說,選民服務和問政都是工作的一環,如何拿捏兩者平衡很重要,例如像原住民族立委,選區遍佈全國,必須上山下海,用同樣標準審核他們與其他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其實不太公平。

 

另外,一位不具名的國會助理表示,雖然公督盟的評鑑會加重平常的業務量,但若有機會拿到績優立委,一方面可以給選民有一個交代,也能提升立委形象,他願意看評鑑帶來的正面影響;他也說,評鑑最需要注意的是「待觀察名單」,公督盟設下的1會期5提案、質詢次數符合委員會會議次數,都是很基本且應該要達標的門檻,若沒有達成,立委要自己好好檢討原因。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