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筱是一個89年湖南女孩,

大學畢業在北京廣告公司做設計師,

離職後開了小店,

過了幾年在北京30公裡外的鄉村

租了一所農家院子,

與丈夫一起,扛起鋤頭,

當起了“農夫”“農婦”。

600平米大的院子,

給她整成了一個大菜園,

種瓜點豆,栽果種樹,

一年四季,菜地裡有什麼,

他們就吃什麼。

她說,很多人無法理解,

這麼年輕就搬到山裡去了。

“人生百態都是選擇,

離心近一點,安定滿足,

不就挺好嗎?”

穿梭在鄉村和城市間的日子

在搬到鄉下前,易筱對北京的工作十分焦慮,一年換了5次都無法讓她安心。

後來,兩人乾脆拿出積蓄、跟親友借錢,開甜品店,也逐漸解決了財務上的問題。但不巧的是,店鋪因為胡同改造,開了三年的小店不得不關閉。

有一回,他們到北京順義好友家做客,發覺“鄉居生活”也沒那麼難,又能解決北京的租房壓力,於是兩個人花了一年兩萬租了這所600多平的農戶院子。房租兩年一交,倒也沒什麼壓力。

他們把院子整理成一個“菜園”,編籬笆、鋪路、翻土劈地、育苗栽種,開始自耕生活。

這時易筱是點心造型師,工作自由,只是院子離城區30公裡遠,工作、參加市集、展覽,出門一趟要一個多小時。

忍不住問:“來回奔波不會很累嗎?”

“住下即接受。”而這樣偶爾兩邊跑一跑的節奏,她自己也喜歡。

所以即使家裡的液化氣用完了要到鄰村去灌,即使要來回一兩天時間才能灌好,他們也逐漸習慣了。常用的小茶幾、窗簾、抱枕、衣服,能動手的自己做,也不覺得“不方便”了。

生活就是如此吧,選擇了什麼,就接受什麼。

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我們都得一步一個腳印, 一步步抵達。

一切的美好都來之不易

易筱喜歡分享。春天檸檬抽芽,夏天院子裡青青如碧,得閒了到山腳騎行一圈,於是很多人說“這樣的生活很舒服!”“我也想搬到鄉下住”之類的話。

物道君也羨慕,但易筱卻說:“ 不是大家想像中那樣只有單純的美好。 ”

春天的花很美,其實也有乾不完的農活。要把菜苗移到地裡,要留出足夠生長空間,不然又像去年那樣藤蔓在對方身上繞來繞去;每日必備的勞作裡一定有拔草、掐腋芽,還有定期追肥。

夏天何止有涼風,還有狂風和蚊蟲。暴風雨來襲,高個子的玉米很快全軍倒下,紫甘藍被雨泡得腐爛,茄子被打落,兩人只好從早忙到下午,搭架、加固、收拾。下地幹活還總被蚊子咬得渾身包,看見毛毛蟲還會突然嚇一跳。

秋天瓜果成熟,但也會因各種原因長得又矮又瘦又不夠甜,像長了幾個月的薑才手掌那麼一點大,西紅柿還是小小的果實。冬天要把最後一波白菜收好了,整理完院子才能好好貓冬。

這些不易,易筱說:“若不是真喜歡過這樣的生活,一兩天可能還行,長久下去,不一定喜愛!”

在她的鏡頭裡,我們看見的都是美好的小日子,看不見的是他們為此付出的心力和辛苦。

因為真正的生活,從來都不只風花雪月。只是有的人把生活過成日常,有的人把日常過成更好的日常。

生活不是“準備過”,是過好當下

為什麼想在院子種菜?易筱說,看著這片院子,她只有一個想法,“做好吃的”。

春夏季,馬齒莧可以涼拌,也可以像梅乾菜那樣曬乾泡發燉肉吃;花椒芽採下現炸,咔哧咔哧就著炒米飯嚥下。

秋天山楂很多,可以做成山楂糕、山楂醬,或者煮一碗山楂糖水;生核桃砸開了涼拌或者做核桃飯,口感比熟核桃更加鮮美。

那些柚子皮、橙子皮、茄子皮,通通都可以做來吃。柚子皮切得薄薄的,用水泡一夜,脫水去澀,再把皮擠乾,加入白糖慢慢翻炒,吃起來清脆又有一點甜。

所以常常有人說,易筱這些“吃法”很有意思,但她說有些吃食其實很早就有。兒時吃到的,憑著記憶做了出來;從書籍看到的,別的店裡嚐到的,覺得喜歡,就悄悄記下來。

於是慢慢有了自己一套做美食的方法,一道菜翻來覆去地嘗試。基於這個想法,以及自耕兩年的積累,她開了一家“沒有肉”的小店——沃野oii,食單隨四季更換。

在易筱的手中,食物可以任她利用手的力量捏成想要的摸樣,她說“生活也是如此”。

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那從現在開始一點點揉捏成想要的模樣。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自身和生活都整理好,才能調出自己的味道。

採訪結束後,我想起易筱說過的一件小事。

她說有一次帶兩隻狗狗出門,它們都不甘落後,勒得喘不上氣了也要拚命往前湧。就像我們“對期待的未來也總是心急魯莽又焦慮”,害怕是落後的那個,害怕自己抵達不了遠方。

可是在易筱的小院子裡,我突然明白,無論是身居鬧市只有一方陽台,還是安靜鄉村尚有一處小院,唯有真實而自然地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慢慢找到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生活。

如她所說,“離心近一點,安定滿足”。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看見四季的花開花落。

來源自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