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人口綜述》網站的統計,

2019年全球國家與地區的出生率當中,台灣是倒數第一。

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不僅讓偏鄉學校因招生困難而關門,

還會導致當地的小孩沒地方上學而外流,進而導致城鄉差距更加擴大!

到底這個困擾全球的問題,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呢?

▼現代人因為種種原因,大多都只生一胎或乾脆不生,

導致台灣的出生率逐年下降。更加內政部近5年來的統計,

新生兒的數量差不多在20萬上下,

其中母親是第一胎的比例每年都超過50%,而第二胎的卻不到40%。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曾經表示,

歐洲國家是用1.6的生育率來當做警戒線,

每當接近這個數據他們就會使出各種方法鼓勵生育,

或者接受移民等措施讓生育率維持在1.6以上。

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掉到1.6以下之後,將來人口結構的失衡是很難挽救了。

可是導致少子化的原因那麼多,真的有可以徹底解決的方法嗎?

▼為了解決偏向地區少子化導致學生不足的狀況,

一些學校也努力做出差異化,

就好像南投新民國小實施了不分年紀的「全天課」,

讓低年級家長不用趕在中午時接送小孩,

或者花錢送到安親班,好留住學生不讓學校關門。

新民國小校長柯志忠表示,

學校在聚落或者村莊當中就是一個文化與教育的中心,

如果這個地方消失了,那麼年輕人外流將更加嚴重,

之後年輕人就更加不願意回來這裡居住或工作。

▼在小學關閉之後,

有學齡孩子的家長大部分也會跟著離開,而且一走就最少6年。

想要留住人和學校,如何結合當地的產業也是一門學問。

中原大學的助理教授李明彥,

在2016年因為教育部的「社區創新創業計畫」,

帶著學生來到了苗栗最南端卓蘭的雙連國小,

這裡原本面臨廢併校危機,卻因為當地的梨子產業,成功拯救這家學校。

▼原來李明彥師生來到這裡後,

和當地的農友合作,成功打造雙連梨這個社會企業品牌。

而農友也將30%的營收挹注給當地國小,

讓學校有了資金發展特色課程,還成功帶學生出國去遊學,

成功吸引山下的人前來就讀,順利穩住招生。

李明彥也表示,地方創生不能只是單純的留人,

而是應該讓台灣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讓各種產業迎合不同需求的人,

讓人流可以自主流動到最適合自己的社區。

其實這樣的方式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競爭壓力大的都市中生活,

或許在鄉鎮之間,生育這件事更容易被人民所考慮。

政府的人口政策也應該拉長遠來看,

而不是只推出有利於都市的短效專案,那樣是永遠都不會成功的!

本文經過授權請勿轉載,看更多文章請到 bomb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