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養,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傅佩榮老師說過:"吃苦不是為了勝過別人,而是為了迎向生命的真實面貌,因為在苦難中,生命沒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廣度與高度。"生活的真相是什麼,就是有善良也有醜惡,有貧窮也有富貴,有無私也有自私,活著本身就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身不由己。

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和毅力,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有怎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捨得孩子吃苦,可是有些苦他將來也會吃,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對一個人的容錯率也會越來越低,早一點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將來不會吃更大的苦。

真正的富養,就是捨得讓孩子吃苦。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1

作家清風曾經講過一個23歲男子活活餓死在家中的真人真事。

這件事發生在2010年,這個叫楊鎖的青年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動自如,但卻懶到了極點。

“他從來不洗衣服,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在屋簷上,一直放臭也不做來吃。”

“吃到一頓飽飯後,他就一直睡,有時能睡一兩天。餓到不行的時候,他再出門討飯吃。”

與其說他是餓死的,不如說是懶死的,更不如說是被父母嬌慣死的。

楊鎖小時跟隨父母出門,父母不是抱著就是背著,8歲時還把他放在擔子上挑著,捨不得讓他走路。

父母怕孩子累著,從小到大未讓楊鎖做過任何家務。父親因為肝病去世後,母親仍然對他寵愛有加,依然捨不得讓他幹活。

父母的溺愛,讓他習慣了安逸,再也吃不得一點苦。

因為吃不了學校的苦,楊鎖初中未讀完就退學在家,退學後的楊鎖整天無所事事,不出去打工,也不學一點本領,只是在家吃了睡睡了吃。

甚至就連飯,也要身體有病的母親幹完農活後回來做給他吃。

父母的溺愛,讓他習慣了退縮,再也沒有一點生存能力。

楊鎖18歲那年,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

失去了依靠的楊鎖,早已經沉溺於舒適安逸的生活,只願意懶在家裡,最終餓死在家裡。

楊鎖也許幸福過,但他的幸福也僅限於童年,然後就被自己的父母活活的殺死。

他的悲劇讓人深思,對於孩子我們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可是這是愛,還是害啊。

習慣了被呵護的孩子,不知道這人世間更多的是風雨。

習慣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適區裡成了廢人,沒有一點能力。

但是父母之於子女來說,終究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總有一天要說再見,到那時如何要讓他面對人生的坎坷和顛沛流離。

讓孩子吃苦,不需要刻意地製造苦難的環境,而是要讓他們去體驗真實的生活。

比如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中來,讓他們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盡可能的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多多地幫助他人,遇到困難時,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去解決。

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說:

"只有喚醒孩子內心的需要,喚醒他們挑戰自己、適應艱苦環境的意識,讓他們在接受挑戰的同時,感受到美好和難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的。"

先苦後甜,孩子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經歷過的苦難,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過程雖苦,卻有收穫,結局也是皆大歡喜。

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知道生命的意義貴在承擔責任,貴在努力付出,他們才能知道一個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既渺小又偉大。

讓孩子多吃學習的苦,因為覺得學習苦的人,往往是沒有挨過現實耳光的人。

現在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孩子們的世界簡單純粹,往往不知柴米油鹽貴。

大人們也本著不想讓孩子,像當初的自己那樣吃苦受罪,便時常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但是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網際網路時刻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太多有趣味但卻沒有營養的內容充斥著他們的世界。

很多內容三觀未必正確,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未能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孩子們的自製力也很有限,往往嚷嚷著學習苦,讀書累,想要玩手機,玩電腦。

因為他們不知道不讀書的人生有多苦,唯有讀書才能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而往往越枯燥的書,對人的影響越大,有意思的書,影響反而小。

有些書只需流覽即可,淺嘗輒止,有些書則需要廣泛閱讀,滿足知識的博聞,有些書則需細細品味,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因為有意思的書,讀的是趣味,我們很少會去思考,讀越枯燥的書,我們反而會想得越多。

會思考的人才是智慧的產出者,看書不思考,只能說是智慧的接受者。

而智慧的產出者往往比別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吃讀書的苦,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少接觸泛娛樂化的東西,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

享讀書之苦,才能品讀書之樂。

3

網上曾有一個帖子,深深觸動了我。

有個小夥子晚飯後陪著懷孕五六個月的老婆懷孕在社區裡散步。有個熊孩子抱著籃球,跑過來朝孕婦的肚子上扔過去,小夥子沒反應過來,他老婆本能的拿手一擋,但還是砸中了。

他老婆當時有點疼,就坐下了。這時熊孩子的奶奶過來了,說小孩子不懂事,就要拉著熊孩子走。小夥子剛要發作,熊孩子突然掙開奶奶的手,又抱起籃球朝孕婦扔了過去。

這次小夥子有準備,一手空中搶斷,順勢把籃球甩回去,命中小孩腦袋。熊孩子倒地大哭。這位奶奶拉起來熊孩子,指責小夥子怎麼欺負小孩子。這時,小孩子的爺爺過來了。問清原委,一把抓起熊孩子朝屁股兩巴掌。然後,拉著回家。

他奶奶還想說什麼,爺爺吼了一嗓子,滾,別在這丟人了。

護著孩子的奶奶和教訓孩子的爺爺,到底那個才叫愛?

如果給我選,百分之百是這個爺爺。

如果沒有那一巴掌,今天他敢往孕婦肚子上砸籃球,明天就敢在社區放火,總有一天會自己害了自己。

有了這一巴掌,他知道做了錯事就會受到懲罰,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想到屁股上的火辣辣。

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人生沒有溫室,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越是最高級的關愛。

在家裡,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獨立很累,但不獨立很慘,孩子們從小就應該培養精神上、思想上以及人格上的獨立。

很多大人都擔心孩子們吃不了這個苦,但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因為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快點長大的心願。

他們渴望長大,渴望成為一個能幹的人,渴望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也渴望成為一個能夠得到別人肯定的人。

孩子們其實也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有著自己的判斷、有著自己的情感體驗,父母們不必幫他們做一切決定,把自由還給孩子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不要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弱勢的,是永遠都需要躲在父母背後的人,這樣他們很難形成獨立自主的性格,難以自信,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恐懼,會習慣性地去找他人協助。

經歷一些苦難,才會讓孩子們發揮出他們的力量,感受到獲得成就時喜悅。

一個父母最驕傲的事情莫過於,兒女長大成人以後,能夠獨當一面。

小時候依靠父母,長大以後,成為父母的依靠。

4

真正的愛,都是由限制的。

01.學會拒絕

5歲之前一定要學會說不,因為5歲之前孩子不被滿足時,他會鬧,但鬧的途徑要麼是哭,要麼是地上打滾。但只要你狠下心來,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他就會知道不是我所有的要求都能被滿足。

如果你認為他還小,有要求就應該滿足,等他大了在教育他。結果你會發現等他大了,腿也硬了,面對突然的拒絕時,往往會心理難以承受,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

02.學會懲罰

在生活裡我們看到的那些熊孩子,往往是沒有敬畏之心。

知乎上關於熊孩子的帖子裡,有的推孕婦看會不會流產,有的把洗手液擠在電影院的廁所裡,看有人會不會滑到,有的把火鍋倒在別人身上。

看了都讓人震驚。

造成惡果的無論是孩子和家人都會受到應由的懲罰,那些沒有造成惡果的,就會往更大的惡發展,直到有一天被社會和法律狠狠的教訓了。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說,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是啊,只有小錯管了、懲罰了,才能在未來不犯大錯。

03.捨得讓他吃苦

摔倒了學會讓他自己爬起來,飯做的不好吃了也要讓他吃下去,晚上做完作業,帶她去跑跑步。

他想要吃的冰淇淋,三天以後再買給他。

人生這條路上,吃苦是必然的,失敗是常有的,不如意的更是佔了大多數。

只有小時候吃過苦,長大了才能更好的吃苦,更好的適應挫折。

04.告訴他做人的道理

這世界每一對爸媽都是孩子的領路人。

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才叫安全。

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將來好的,什麼是舒服了一時卻會後悔一世。

如果孩子不聽,那麼就要參照前三點。

有管有教有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