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下滑,氣血運行變慢,代謝能力下降,容易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氣血不足是很多疾病的開始,尤其對女性來說,還會引起早衰。

立夏之後,天氣越來越熱,身體消耗越來越大,氣血不足就會更虛弱。所以,一定要注意補血養氣。

測一測:兩招自檢氣血足不足


想知道自己氣血足不足,可以從兩方面看出來:


1、看手掌


氣血充足的手掌是紅潤均勻的,如果手掌顏色不均勻、呈現出紅白相間的點,說明氣血虧虛。


2、看指肚


用力壓一下拇指肚,氣血充足的人拇指肚會立即回彈,恢復成紅潤飽滿的狀態;如果拇指肚回彈較慢,一壓一個坑,說明氣血不足,需要補養。

搓搓手:打開氣血閥門


中醫講究穴位,常用以疏通經絡,激發經氣,調整氣血運行,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目的。而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和經絡,經常搓搓手,有助於調節臟腑、美容養生。


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差,血液就無法順利流通到手部和腳部,經常出現手腳冰冷甚至發青的癥狀。而搓手,摩擦生熱,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氣血。


刺激穴位,強身健體


手部有非常豐富的經絡與穴位,而穴位的刺激可調整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從而起到調節臟腑、防病治病的作用。


活躍大腦,提高反應能力


手,是使人能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研究發現,做手勢時能活躍大腦,提高手部和大腦的反應能力。搓手,也與大腦的語言中樞、運動中樞有著密切的聯繫。


提高雙手靈活度,防止肌肉萎縮


搓手時,除了雙手,腕、肩、肘部等處會同時活動,可帶動30多個巨細關節的50多條肌肉。


對兒童來說,常搓手可以促進動手能力;對老年人,尤其是中風患者,能防止手部肌肉萎縮,促進神經脈絡的康復,鞏固動手能力和靈活度。

搓手功:簡單又有效


搓手,幾乎人人都會,但多數人只做了一部分。「搓手功」牢記以下要點:


1、搓手指


「十指連心」,不同的手指與不同的臟器相對應,其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相通。


方法:十指交叉相互之間搓,20-30下。


2、捋手指

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按壓手指的指節等處,指尖可輕輕提拉,然後用食指和中指捋一下,會有「啪」的響聲出現。


3、搓大魚際

大魚際與呼吸器官密切相關,搓大魚際,對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大有幫助。


方法:搓大魚際,雙手對著搓,20-30下。


4、搓小魚際

小魚際連通著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叫做小腸經。小腸經走肩膀,所以也管它叫肩脈,搓小魚際可以調理肩周炎。


方法:雙手對著搓。


5、搓勞宮

手心有一個穴位叫勞宮穴,它是心經的主穴,按摩這個穴位可以通過經絡刺激心臟,讓臟器興奮起來,幫助人體迅速恢復體能。


6、搓合谷

虎口有一個「合谷穴」,《醫經》裡記載面口合谷收,頭面部的問題合谷穴都管用。感覺氣色不好,搓一搓合谷,面色就容易紅潤起來。


方法:除了按壓,也可以雙手對搓。


7、搓手背

手背有一條經絡叫做三焦經,三焦經對應著我們所有的五臟六腑,也對應著我們的內分泌系統。

最後提醒一下:搓手不可過急,也不要太用力,以免損傷皮膚組織。搓到手發熱,氣血更通暢,還要貴在堅持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