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放久了會有蟲子,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蟲子都是哪裡來的呢?

我國的主食主要是小麥和大米兩種。而在大米中經常可以看到兩種蟲,一種是像米象,學名叫象鼻蟲。還有一種就是米蟲,在幼蟲時是一種身體透明狀的小白蟲。 在天氣越來越熱的情況下,大米長時間放置或者暑假買的多好長時間沒有吃完,就很容易滋生這兩種蟲,會極大地影響人的食用心情。很多人都比較好奇,即使是封著大米袋口,這兩種蟲依然會有,它們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分析大米中產生蟲的原因總共有兩種,分別如下。 

  1. 買的時候大米帶有蟲卵。大米上的蟲卵比較小,並且肉眼很難看到,另外有很多人在買大米的時候一次性都買很多放在家裡慢慢吃。但是等到夏季溫度上升的時候,這些蟲卵就開始慢慢的孵化,並且不缺少食物,所以會繁殖比較快,等發現的時候蟲就已經有很多了。
  2. 可能與米缸中的蟲卵有關。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把買的大米倒在米缸裡,這樣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米缸常年使用,裡邊可能會隱藏比較多的蟲卵,當遇到合適的條件時就會孵化。

那麼有什麼好的預防辦法嗎?

  1. 在米缸裡放入幾瓣大蒜,可以很好的抑制米蟲的孵化。
  2. 針對經常使用的米缸進行清潔,保持干淨。

以上是我的分析和建議,歡迎大家進行補充和評價。 

我是農業生活有格調,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並順便加個關注吧,我將持續更新農村小知識,謝謝!

家裡的米存放時間長了就會生出米蟲來,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溫度高濕度大在這種環境下存放的米更容易生蟲子。記得小時候,媽媽讓我做飯,在淘米的時候就發現米裡面有黑色的小蟲子,後來也在其它米裡面看見過白色和黃色的蟲子。我們買回來的米並沒有看見蟲子,為什麼存放一段時間就生蟲子了呢?這些蟲子是哪裡來的呢?其實這些蟲子的來源有2個途徑,一個是在米還沒有加工的時候就被蟲卵感染了;另一個是在加工或者存放過程中被蟲卵感染了;不同的植物會被不同的蟲卵污染,所以各種不同的米生出來的蟲子也不一樣。

在米還沒有被加工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地裡還沒有收割的時候,就已經被一些昆蟲把卵產在了糧食上面,在我們加工成米的時候,這些蟲卵會跟隨米一起被包裝起來,因為蟲卵特別的小,所以不容易被我們發現,在我們把米買回來後,當外界的環境適合蟲卵孵化發育的時候,蟲卵就會生出蟲子來,特別是在春夏季節,溫度濕度都很適合蟲卵的發育,所以我們就會在米裡面看見蟲子了。

有的時候,在我們家裡或者經銷商的庫房裡,會有蟲卵存在,蟲卵發育成成蟲後,也是會在加工後的米上或者米袋上產卵的,這些蟲卵再周而復始的發育成蟲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米面加工廠的機器會粘附米的殘留物質,這同樣會引來米蟲和米蟲的產卵,然後隨加工的米進入包裝袋。

好了,現在知道我們吃的米裡的蟲子是怎麼來的了吧。

我寫過一篇散文,發在頭條號了,就是講我們船曾經有一次運送大米,結果貨艙進水導致大批米包腐爛大米生蟲,我轉過來,看看大家是否認同——

標題:誰都有自己的春天(原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