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知道改是不是?!”

“快點!再不動彈我揍你了啊!”

“你要是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要你了!“

……

我總是能發現在暴怒的父母面前,那個如兒時的我一樣,忍受著巨大恐懼與委屈的弱小身體,他們蜷縮著,發著抖,眼裡噙著淚水,心裡有那麼多掙扎著卻不敢說出的話…

小時候看《春光燦爛豬八戒》,對“小龍女一哭,天就下雨”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有這一特異功能,怕是全天下都要遭受洪水之災。

我有一個十分愛我的媽媽,記憶中總有她買的漂亮裙子,包的噴香的餃子,每夜臨睡前娓娓道來的《365夜故事》……但腦海裡更加記憶猶新的是,她除了愛​​我,更是個愛發脾氣的人,稍不如意就摔摔打打,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

一個時常情緒無狀、發起脾氣齜牙咧嘴的爸爸或媽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究竟會是怎樣的存在?

  

別再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也別再說“我們是天底下最愛你的人”,當孩子在你這看到了魔鬼,你就已經再也不是他的天使…

凱蒂曾說:暴力只會教導暴力,焦慮教導焦慮,而和平則教導和平,愛教導愛。

如果說,人生的前六年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尤其關鍵。那麼,不想在孩子關鍵期內總是發脾氣,智慧的父母會怎麼做?

不越界

少點期待,多點界限

界限,其實是人,是一種存在。“界限”一詞,對我們來說是新鮮而模糊的,儘管少數人已開始覺醒,但更多的人仍然活在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幟下,要麼一直越別人的界,要麼一直被別人越界。

很多時候,我們在語言上對孩子的界限進行著侵犯,卻不以為然。孩子光著屁股,你說他“不知害臊”;孩子想保護自己的玩具,你說他“不懂分享”;孩子玩一會遊戲,你又說他“不務正業”……

如果孩子有一點點狡辯或反抗,多少父母會按捺不住怒氣洶洶,不分青紅皂白地大發脾氣,又有多少父母能冷靜地、理智地、耐心地傾聽一下孩子當下的選擇和心聲呢…

如果我們可以減少一些成人的固有觀念,減少對孩子的過多過度過重的期待,學著尊重孩子的決定,尊重孩子合理的需求,有了尊重,就有了界限。

能滋養彼此關係的,應該是愛而非期待。我們能給予對方最好的愛是帶著尊重,允許對方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不評判

從來沒有不乖這回事

我的兩個孩子都很喜歡車。有段日子兒子很喜歡姐姐箱子裡的車,可是姐姐的防備心理很強,一旦弟弟摸到了她的車,即使她是已經很久不玩的車,都會大鬧一番。

有一次,姥姥姥爺看不下去了,不僅指責姐姐不乖,對姐姐進行了嚴厲地批評,還硬是把姐姐拚命保護的車,奪過來給了弟弟。過程可想而知,受了委屈的孩子,和發了脾氣的姥姥……

過了很久,我知道此事,懊悔當時沒在孩子們身邊,其實,姥姥姥爺的做法並不明智。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物權意識是其發展安全感很重要的部分,屬於孩子的東西,如何處置、要不要分享,都要尊重孩子,當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並感覺安全時,她才會自發地願意去分享。

評判,讓我們不自覺地給孩子貼上了各種標籤,那些所謂“不乖”,其實不過是成人不能接納孩子,卻消極評判孩子的一種語言。原本就沒有不乖這回事,要不為什麼我們從不評判身邊的某個大人“不乖”呢?.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你們即將火山噴發,大發雷霆的時候,請先靜下來,用心傾聽一下孩子那些你看上去“不乖”的行為背後的內心訴求,認真的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言語上盡量柔和地回應孩子,你會發現,“最不講道理”的孩子往往有一顆最講道理的心。

自我調整

你是要對的,還是要幸福

時下形容父母最熱的詞兒,莫過於“焦慮的媽媽”和“缺席的爸爸”。很多媽媽在家庭育兒路上都是三頭六臂,披荊斬棘,但從頭至尾卻又都是影只形單,孤軍奮戰……

孩子要按當代最正確的育兒理念培養,玩具玩益智的,吃喝​​用進口的,別人家的孩子報了興趣班,咱也報,別人家的孩子考了一百分,咱也考。關鍵是自己也不能落下,要努力成為孩子的OK媽媽,要在外有光鮮的事業,回家還能輔導孩子作業。

我們看到的那些表面上母慈子孝,一言不合就雞飛狗跳的親子關係實在太多太多,焦慮、焦慮、大寫的焦慮,媽媽們壓力壓抑,隨時炸裂,孩子們精神緊繃,隨時崩潰。

有人說,生氣的本質是失控,而憤怒往往來源於失控。當憤怒教導憤怒,就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孩子越來越不喜歡我們了,我們也越來越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可誰知道當媽的心?

一顆總想著“對的”“好的”的心,伴隨著多麼巨大的無力和恐懼。

可現在我們要想一想,如果說,我們是為了孩子而焦慮,那麼,孩子需要我們的焦慮嗎?不,他們其實單純的只是需要被愛,被看見。

克裡希那穆提在《喚醒智慧的教育》裡說道:“教育最本質的起點和最終極的終點,是尊重生命和了解生活的全部意義。當我們拋棄想要孩子成為這個或那個的野心和框架時,才能讓孩子在愛和良善中盡情綻放自己內在的智慧。”

放棄那些你認為“對的”,但給了你和孩子無形枷鎖的焦慮吧,弗洛伊德曾說,那些看起來完美的父母都在把孩子養育的傷痕累累。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要的是不再亂發脾氣,能讓家庭變得愉悅幸福的父母。而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要努力學會調整,去成長,去療愈。

好巧,前不久看了視頻節目《@所有人》中,《春光燦爛豬八戒》中扮演小龍女的陶虹,出來分享了一段自己在孩子麵前發脾氣的經歷,她說著那一瞬間孩子的害怕和委屈,自己忍不住哭了,我濕了眼眶,抬頭望向窗外的天,發現天不再下雨了,因為,在我心中,有媽媽終於看見了那些被脾氣嚇壞了的小時候的我們…… 生娃容易,帶娃不易,且行且珍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