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晶元產業的發展,人們不禁想到自去年以來,中興華為兩家中國企業遭遇的晶元操作系統等一系列的斷供事件,這些事件再次將“中國晶元”推上了風口浪尖。通過這些事件的發生讓我們意識到,晶元技術的重要程度及重大價值,讓我們認清了晶元是信息時代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實力體現。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環球課題==》 環球課題

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在晶元製造和設計方面,確實存在著短板,部分核心技術和製造設備完全受制於人。但是這些核心技術我們都有布局,而現在慢慢發展,與外國的差距不斷的縮小。

那麼中國晶元產業水平如何,和美國多大差距?聽聽權威專家的答案。最近科技媒體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專家進行了一番討論。從倪光南的答案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首先是讓我們有了警醒。在中興華為事件發生之前,大多數人會覺得晶元是很普通的電子元器件,我們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就可以,但是晶元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制高點,甚至上升到國家競爭力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點。所以這些事件對於我們是一種警醒,是他起到的積極的一面。

有了警醒之後,我們就會看到差距在哪裡?自己的水平怎麼樣?目前我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晶元設計公司,設計水平也位於全球第二,但是排在美國之後,我們雖然設計出很多優秀產品,也拿到過全球大獎。但是在晶元設計領域設計工具方面,還存在著短板我們都知道,晶元設計需要一系列的自動化工具,這種工具目前全球只有美國的三家公司能夠提供。

而且在製造工藝和裝備領域,中國的晶元產業能力還是比較落的,有人說晶元製造不就是傳統製造嗎?其實不然,晶元製造它涉及到的工藝的精密,復雜程度還是遠超傳統製造的。據倪光南透露,中國晶元製造廠,80%的裝備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全球晶元製造領域裝備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

當你有了好的裝備以後,還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制定生產線,生產計劃,設備調試等等,這些是事情的時間大概就要兩三年時間。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晶元製造技術的不斷更新,你如果需要製造晶元,那就要做到預先對市場的未來的判斷,所以新建生產線面臨著重大的決策風險,就是有可能你花費時間,金錢精力建立的製造生產線到兩三年完成之後,這個製造方向已經發生改變。

另外晶元製造所花費的材料我們也大量依賴進口。有一種材料叫光刻膠需要全部進口。目前中國的半導體材料產業總體規模很小,技術水平也比較低,國產材料的銷售規模在這個領域,佔不到全球的5%。這個著實和發達國家有比較大的差距。

當然倪光南專家指出,這個這些問題的造成也有歷史原因的這是我國起步比較晚,同時一些科技公司,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所以理念的偏差也導致了技術推進不夠,這方面的現實原因很多企業覺得,有更省事的辦法就能解決問題,就說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實踐證明,產品可以買到,核心技術買不來。

中國晶元產業的短板,最終還是需要中國人自己通過努力奮斗,認真鑽研不斷推進出版創新,一步一步實現追趕。但是發展晶元產業,要有長期的投入的准備,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就能看到回報,所以要把晶元產業發展壯大起來,倪光南表示,恐怕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但是,我們有信心把這件事做好,沉下心來,耐心發展,實幹才能闖未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