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山雪蓮

情商這個詞可能是最近這幾年被大家頻繁提起的一個詞,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碰到一些說話得體,談吐自然,處事到位的人,碰到這些人我們好像都會說這個人情商好高。就連有時候找另一半很多人也會說我要找一個情商高的人。

而我們常常認為的所謂高情商的人,似乎總是以討人喜歡為主,但蔡康永在他的這本《蔡康永的情商課》這本書中講到,情商的出發與歸宿,都必須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沒有意義。因為舒服的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說到這兒,我們來就看一下情商的“前世今生”。情商(情緒商數)(EQ),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新罕布希爾大學)和彼得·薩洛維(耶魯大學)於1990年首先提出,但並沒有引起全球範圍內的關注,直至1995年,由時任《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與討論,因此,丹尼爾·戈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

丹尼爾·戈爾曼和薩洛維(P.Salovery)等研究者認為,情緒智商包含五個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監視情緒時時刻刻的變化,能夠察覺某種情緒的出現,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體驗,它是情緒智商的核心,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即能調控自己;

3、自我激勵: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4、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慾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5、處理人際關係,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

為什麼首先要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因為其實是想讓大家從根本上理解所謂真正的情商到底是指什麼?從上面情商的五個層面來看,就會發現情商更多的是指我們控制回自己情緒的能力,不管是自己與自己之間的情緒,還是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情緒。五個方面中前三個都是和自我有關,所以說情商就是和自我的關係。能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感知自己的情緒,面對自己的情緒對每個人來說就很重要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人是很情緒化的動物,喜怒哀樂,隨時都在變。尤其是很多不好的負面情緒一旦產生,很影響人的心情。縱觀那些在職場和生活中活的很好的人,他們都是能很好的控制和調整自己情緒的人。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提到情緒,大家都會產生不好的印象,認為情緒是一種不好的事物,不能讓它展現出來,因為不好的情緒會產生不好的印象,而這些印象會影響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甚至是會影響自己的升職加薪。

可是如果產生了不好的情緒,我認為在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之前,我們應該先去分析自己的情緒,承認自己的情緒,它並不是一件無法接受的重大災難,它更不存在對與錯,因為那是自己與這個世界碰撞的反應,它是正常的,你要允許它存在,而不是在情緒產生之後,不明所由的壓抑它,進而把所有過錯都歸到自己身上。

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老師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目睹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看完也讓我對自我情緒的安放與認識有了新的體會。

故事是這樣的,

父親因為喝了孩子的汽水,孩子就哭了。

父親問他:“你為什麼哭?”

孩子不說話。

父親說:“是因為我喝了你的汽水嗎?”

孩子帶著哭腔說:“是。”

“那你就直接告訴我,爸爸,你喝了我的汽水,我不高興了。直接把你的不高興說出來不好嗎?為什麼要哭?”

孩子不說話,繼續哭。

爸爸:“你看啊,這事兒是這樣的,我沒有請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汽水,這是爸爸不對。你要告訴我,而不是哭,你不說,爸爸就不知道錯在哪了,所以以後有問題,你感覺到不舒服,就說出來,好不好?”

孩子停止哭泣,同意的點點頭。

這位老師說,從小到大,我父母沒有跟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哭泣還是開心,都沒有人教我,你應該要去分析你的情緒,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導致的。

我一哭,他們就罵我。所以在我的認知裡,人只要表現出不高興,憤怒這些情緒都是不對的。

想想看這樣類似的事情是不是也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過很多。

孩子哭了,家長從來不問你為什麼哭,而是會直接說不許哭,把眼淚擦乾淨。

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爭執了,老師總是會習慣性的先指責,為什麼又和同學吵架了。

進入社會後,當你不高興時,沒有人會關心你為什麼不高興,而是會告訴你說不要隨便發洩你的情緒,因為這是不對的。

這些話聽起來似乎都沒有錯,我們也不是鼓勵說當你的情緒來臨時,你就可以隨意發洩,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點,而是說你要在情緒產生後去分析它背後的原因。蔡康永在他的這本《蔡康永的情商課》裡講到,他所建議的情商就是辨識情緒都從哪裡來?它們來做什麼?它們來了以後,我該怎麼辦?要把它們各自安放回去時,該放回哪裡?

培養情商不是為了做生意,也不是為了受歡迎,那些都只是順帶來的東西。

情商唯一的價值,也就是它比智商重要的唯一原因,是探尋情商的過程,就是探尋自己的過程。所謂的心,雖然抽象,但真的存在,而且就是我們賴以度過一生的依據。

所以當你的情緒來臨時,靜下來去好好想想為什麼產生了這樣的情緒,導致情緒爆發的根源在哪裡,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還是別人的原因。

情緒的來去,如同我們人生的來去。當你知道來自哪裡,你也將知道自己去往哪裡。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當情緒來臨後,第一反應是這是不對的,不能有這種負面情緒,不能給大家帶來負能量。於是就會壓抑情緒在內心,等到有一天累積爆發後,可能後果就比較嚴重了。所以只要能正確處理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就不需要有負罪感,也不需要覺得它不好。

蔡康永在這本書中講到,情緒,就是當下的自己。長期的自己,是肉身與靈魂。當下的自己,是情緒。當你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做自己就不是講空話,不是夢想,而是可實現的目標。

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認識當下的自己。然後就能認識長期的自己。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安頓好當下的自己。然後才可能安頓好自己的人生。

有個很好的朋友,每次情緒不好要爆發的時候,都會找我來傾訴。聽完她的發洩之後,我現在可能每次會更多的是去幫她分析產生這種情緒背後的原因,這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很多人能很好的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好像就沒有不好的情緒產生。就跟我們說那些生活在一起很好的夫妻並不是從一開始關係就那麼好,而是雙方比較會經營這段關係而已。

人如果沒有喜怒哀樂這種情緒變化你覺得正常嗎?不正常,這種變化的、流動的情緒感覺才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那些在你看來導致你情緒不好的原因可能很簡單,沒那麼複雜,有時候可能就是自己太過敏感,有時候可能就是覺得委屈,有時候甚至就是因為以前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所以不能接受它發生在自己身上,然後就會忍不住想要發洩情緒。如果實在不能原諒自己的小情緒,那就告訴自己上學乃至後來成長過程中,並沒有人教會自己認識情緒的入門知識。所以錯過的這些知識允許自己慢慢補學回來,然後慢慢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

畢竟拿破崙都說過,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最後以書中一句話結尾,願每個人都能愉快的做自己。讓山是山,讓我們是自己,不是別人塑造的我們,而是我們塑造的我們。寫到這兒又想起了我們讀書會年會上有位書友說,讓花是花,讓樹是樹,這是他的教育理念,你看多好,讓你的情緒也自然流淌出來,然後把它送回它該去的地方就好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