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潘安邦這個名字在腦海裡幾乎是空白的,

但如果問你有沒有聽過《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相信大家都能哼出一兩句,

這首如思鄉小曲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1989年潘安邦在春晚上唱的這首歌,

憑藉濃濃的親情感染了所有人,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潘安邦1961年出生於台灣澎湖縣,18歲高中畢業後,他放棄了學業轉戰歌壇,

出版首張個人專輯「外婆的澎湖灣」。

一出道即是巔峰,同名歌曲《外婆的澎湖灣》一推出便成為海內外家喻戶曉的民歌,

成為台灣校園民歌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潘安邦憑藉此曲獲得“台灣最佳新人獎”。

這首《外婆的澎湖灣》是根據潘安邦童年在澎湖與外婆祖孫情深的故事改編,

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外婆的懷念,對澎湖灣的讚美,

同時也勾起了大多數人對童年美好時光的遐想。

歌曲曲調平穩,從童年熟悉的,一步一個腳印的沙灘和浪潮入手,

逐漸跳躍,富有動感,讓人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一幅悠閒的田園風光美的讓人心神俱醉,抒發了對美麗家園的讚美之情。

據悉,潘安邦從小跟著外婆長大,他們家住在澎湖灣邊上,

小時候的潘安邦經常和外婆在沙灘上撿貝殼,幫外婆幹活,挽著外婆的手在海邊看夕陽。

這種祖孫情深深地觸動了作詞人葉佳修的靈感,他根據這種感受創作出了《外婆的澎湖灣》。

歌曲一完成,潘安邦便迫不及待地打長途電話到澎湖。

在電話裡,他為外婆唱了這首歌,當他唱完後沒有任何言語,

只感覺到外婆在電話的另外一邊低聲的啜泣。

歌曲錄製完成後,成為1979年潘安邦首張個人專輯的主打曲,

他更因為這首歌曲一炮而紅。

隨後潘安邦陸續推出的專輯裡,《聚散兩依依》、《走在鄉間小路上》、

《爸爸的草鞋》、《思念總在分手後》等歌曲,

更是轟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潘安邦以其深情動聽、宛轉悠揚的歌聲在台灣樂壇與費玉清唱“小調”歌曲

並稱“雙雄”,韻味十足。

1989年在中國春節聯歡晚會上,潘安邦穿著白色的風衣,

以其純淨清亮的嗓音連唱了《外婆的澎湖灣》、《跟著感覺走》、《太陽與月亮》3首經典歌曲,

尤其「跟著感覺走」傳唱大街小巷,一曲《外婆的澎湖灣》再次造成轟動,

同年發行專輯《太陽與月亮》,唱片銷售打破全國紀錄。

嗓音純淨清亮,歌聲宛轉悠揚, 紅透了大江南北。

1993年,潘安邦在美國加州大學的演唱會上認識了當時還是學生的妻子王志翔,

當時的潘安邦已經32歲了而王志翔只有20歲,

年齡的差距並沒有能夠阻止兩人相愛,他們迅速陷入熱戀,

半年後兩人在美國登記結婚,婚後兩人育有一子。

婚後的潘安邦為了妻子毅然退出歌壇,在美國從事服裝生意。

在妻子的眼中,潘安邦是個好男人,不抽煙、不喝、每天運動一個小時,

認真工作,事業越來越好。2002年,潘安邦重新回到舞台,

正式宣布復出,並陸續發行《爸爸的草鞋》、《思念總在潘安邦--新曲加精選》、

《潘安邦—黃金歲月紀錄》等專輯。迄今為止,他發行專輯約60餘張。

2013年2月3日,以《外婆的澎湖灣》一曲成名的潘安邦,

在2013年2月3日因腎臟癌不幸辭世,享年52歲。

臨走前親友家屬全陪在身旁,感性直言“他走得很安詳……”

而陪伴他20年老婆王志翔,遵從丈夫的遺願,將骨灰撒在澎湖灣的大海,

讓他永遠陪伴在他喜歡的外婆的澎湖灣。

而潘安邦的去世,外媒報導其個人財產高達上億之多,

但其並沒有說明誰繼承財產,外人也無從得知其詳情。

如今,斯人已去,風範猶存,潘安邦的一生,是德藝雙馨的藝人的典範。

他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得到眾多老百姓和粉絲的承認和喜愛。

正如他生前最後更新的一條微博:

“常常感嘆上天對我們的眷顧,辛苦奔波的旅程後,一碗清粥,半塊餅,

幾個青菜,頓時讓疲憊的身體舒暢,心靈平靜慰藉,感恩,才是常態。”

一個無欲無求、才華橫溢的歌手離開了我們,

但他的歌卻還時常我們的耳邊想起,願他在天堂安眠!

來源:網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