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中醫理論中常提到的一點,中醫認為濕氣往往是疾病的源頭,而濕氣重的人也會有很多不適出現。比如早上起床後舌苔非常厚重,而且在舌頭邊緣出現了明顯的牙齒痕跡,又或者是臉部有很強的粘膩感,洗臉之後也無法緩解等等。


總之,這種所謂的濕氣在中醫上被稱之為「濕重如裹」,言外之意就是人的身體好像被潮濕的衣物裹住一樣,身體長期被濕氣侵蝕便會引發很多問題。


如何祛濕?這應該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其實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簡單易行,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


祛濕方法:


第一、泡腳祛濕氣


很多人只喜歡冬季泡腳,春夏秋則沒有這習慣。其實由於地區位置不同,夏季南方雨水更多,夏秋之交全國普遍熱而多雨,雨水多,更需要注意濕氣侵蝕,所以春秋夏也不應忽視濕氣。


夏季可以準備藿香葉煎汁,然後用其泡腳,能起到去除濕氣和解暑的效果。

做法如下:


準備五十克左右的藿香葉子,加入兩千毫升的水,等到煮沸之後關成小火慢慢煮,直到水下降到一千毫升左右,然後濾出汁液。


藥渣中再次加入兩千毫升的水,重複以上過程,將濾出的汁液倒入盆中,等到水溫下降到40度左右,便可以開始泡腳了。


這種用草藥泡腳祛濕的方法效果顯著。


第二、按摩排濕氣


溫水洗澡時,可以對身體進行稍微的按摩幫助祛濕。


因為溫水澡已經讓人體有少量出汗,這時再配合簡單的按摩能加速體內排出濕氣。


在運動過後用溫水洗澡並配合按摩,排出濕氣的效果會更好。

第三、薏米排濕氣


薏米有健脾祛濕的效果,夏季可以使用薏米搭配紅豆煮水喝,不僅能排濕氣,還能起到美容的效果。

第四、艾灸去濕氣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法之一,對祛濕氣有一定的幫助。


濕氣重的人,艾灸時可以選擇中脘穴,它處在肚臍上方的四寸處,每次艾灸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另外艾灸還可以選擇豐隆穴、曲池穴兩個穴位,這兩個穴位也有排濕氣的作用。

第五、巧用廚房調味劑


蔥是廚房不必能少的調味劑,濕氣太重,煮上一碗薑湯就能將濕氣很好的排出體外。


薑湯有讓身體發熱的功效,這一辦法不僅可以促使身體出汗,排出濕氣,而且對待淋雨後預防感冒也有效果。


實際上蔥屬於辛辣調味,夏季去濕氣有很強的效果,但是要注意用量,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引發上火情況。

第六、運動不能少


運動出汗是去除濕氣的最佳方式,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通過運動排出多餘的水分,這無疑是排濕氣又健身的最好方法。

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排出體內濕氣的同時,還應該注重遠離潮濕環境,保證飲食不給身體增加負擔,尤為注意鹽分的攝入。


鹽分需要通過腎臟代謝,如果夏季食用的過咸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同時水分也需要腎臟代謝,這很容易引發水鈉滯留的情況,從而導致濕氣重和水腫。所以減少鹽分食物攝入也是調理濕氣重的一個辦法,有研究稱成年人每天攝入6g鹽是最為健康的標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