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坊間出現許多夏令營的選擇,不少爸爸媽媽都在考慮:該不該送孩子去離家住宿的夏令營呢?美國有許多長達1、2個月外宿的夏令營隊,一位美國媽媽投書《華盛頓郵報》,分享她選擇的心得,引起廣大迴響。

住在加州柏克萊的美國媽媽勞拉·克萊茲戴爾(Laura Clydesdale)有2個孩子。每年夏天,她都讓孩子去參加為期2個月的離家住宿夏令營。

「我送孩子離家住宿,因為我愛他們,」她坦承:「他們喜歡夏令營。送孩子離家住宿,對我來說比對他們來說更難熬。第一年送孩子去離家住宿時,我覺得好像失掉了一條手臂。我在家裡房間之間走來走去,總覺得好像看到他們的幻影。」

但是,現在,每當孩子去離家住宿的夏令營,全家人都感到興奮。

克萊茲戴爾夫婦這樣做,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有助孩子在生活中成功:「離家住宿的夏令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全面、最具競爭性質的探險經驗。」

有人會說,申請大學的時候,誰在乎你會不會搭帳縫、生營火呢?

克萊茲戴爾承認,每年夏天,她的孩子們都失去了一次「讓履歷表看起來更漂亮」的機會:有家長替孩子選擇數學夏令營,預習課程,好讓開學後學習更順利。有家長替孩子選擇運動賽事夏令營,好讓履歷表上有幾次亮眼的比賽成績。有的孩子去專門為準備升學考試而設計的夏令營,有的孩子去專門指導大學申請信寫作的夏令營。有些孩子去家長的公司實習。

比申請大學更重要的3大益處

離家住宿夏令營是美國傳統,但在很多注重學習的當代美國家長眼裡,已經「過時」了。但是克萊茲戴爾堅信自己沒有做錯。她說:「當然,申請大學是很重要的階段性目標!但是我們還有更大的目標。」

克萊茲戴爾是故意避開任何跟升學有關的夏令營。她相信,夏令營真正的益處,應該是藉由以下3點,來提升孩子的競爭力:1. 培養創造力2. 強調全人發展3. 建立「成年後不必繼續住在爸媽屋簷下」的獨立性

麻省理工管理學教授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曾在其著作《第二次機器時代》中寫道,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科技正在取代傳統人力和技能的關鍵時刻。他主張創造與創新的能力會變成與機器的競爭中,人類最大的優勢,因為創造力是最難用機器取代的東西。

創造力是無形的。史蒂芬·賈伯斯說過:「創造力就是連結。」他相信會發明東西的人,就是把自己既有的許多經驗連結起來。為了創造,他主張我們要盡量掌握每一個能豐富自己思想的經驗。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也曾在其著作《原創性》(暫譯,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中指出,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勇於踏出舒適圈的人。

克萊茲戴爾覺得,美國傳統離家住宿夏令營把孩子放在不熟悉、可能稍微有點不舒適的環境裡,鼓勵發揮創意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這是能豐富思想的經驗,也正是現在孩子需要的。「每次回家,孩子們都變得更有創意,對自己這個『人』更自在。」她說:「有時候,他們還會學會幾個魔術把戲呢。」

不安親小學生(請點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