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生兒容易,但教養難,這是因為孩子於我們來說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個體,我們必須要試著傾聽和了解他們,而非一昧地將他們視作自己的孩子,進而想要掌控他的生長節奏。

好比停尿布這件事來說,很多父母到某一段時期時,就會急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趕快脫離穿尿布的階段,或是礙於親友的七嘴八舌,而逼迫孩子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停掉尿布。如此不僅會使孩子蒙上一層不好的感受,同時還會加深成功的難度。

4個停尿布的時機判斷法

一般來說,停尿布的最佳時機會是在一歲半到三歲,這時候的孩子稍微能夠理解基本的對話意涵和會說簡單的單辭片語,生理機能上也漸漸能感知到“想上廁所”的感覺,在此階段嘗試會最為容易成功。

但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不同,上述的數據並不一定適用所有人,因此還是必須要依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等到孩子主動開口說想不穿尿佈時,那麼便可以陪著他練習如廁。

以下這4 點是可以開始嘗試讓孩子停尿布的徵兆:

1. 寶寶有辦法蹲、站、坐,或是簡單穿脫褲子。

2. 在尿布上大小便前後會主動告知。

3. 可以讀懂簡單指令,和能學習如何表達想上廁所的詞語。

4. 有想要戒斷尿布的慾望。

增加誘因:製作一張如廁獎勵表

而這段過程無疑是對長期的抗戰,對於初次學習和嘗試的孩子,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鼓勵,才能確保他能在無壓力的情況下漸進脫離尿布的考驗。

在日本,許多家長便會準備這麼一張表在馬桶旁,和孩子約定好,只要說出想要上廁所並成功沒有弄髒褲子,那麼便可以獲得一張榮耀貼紙或印章,以獎勵當作誘因,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想要學習的意願也會跟著增加。

如果喜歡手作的爸媽們,也可以嘗試帶著孩子動手製作這張如廁獎勵表,增溫親子間的情感外,也讓孩子能夠有切身參與感,更想要一起加入這個停尿布的大作戰。製作方式一點也不難,只需隨意畫上幾個排列的圓圈或是方框,再隨意貼上卡通人物貼紙或是著色,即可完成一張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獎勵表。

做完表格之後,在每一次成功如廁後,都可以讓孩子自己貼上努力而來的獎勵,鼓勵他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貼貼紙的動作,來練習數數或是手眼協調。

多元機會教育:身教、故事繪本、玩具

除了通過獎勵來增加孩子願意學習的動機外,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模仿也是相當重要的事。因此可以在自己上廁所的時候,以身教的方式像孩子解釋上廁所這件事,也可以利用故事繪本和互動玩具,讓孩子以多元的方式快樂地學習停掉尿布。

當然失敗是難免的,如果孩子真的不小心沒有忍住也沒有關係,帶著他認識尿出來的感覺和結果,也是另一種機會教育。之後再陪著他一起收拾善後、一步步引導教育想上廁所時該怎麼做?,讓孩子慢慢習慣和學會自己如廁。

其實教養孩子真的是雙向的,教孩子的同時,大人也必須不斷地學習與調適心態,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沒有馬上學會而失去耐性,面露失望或是生氣的表情,因為這些其實都會無形地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進而影響到後續別件事的學習與心理狀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