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知識的知曉率已經很高了,但是你知道嗎?還有一種病叫低血壓,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及治療有明確規定,普通民眾也已經比較熟悉,有了一定認識,但對於低血壓卻有些「陌生」,出現後不知如何處置。嚴重的低血壓可以出現暈厥,也可以因心腦血管低灌注而出現心梗或腦梗塞。今天就和大家簡要說一說低血壓。


一、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簡述為以下幾個方面:心臟輸出量(決定血液流入動脈腔的速度);外周小動脈的阻力(決定血液離開動脈腔的速度);主動脈和大動脈管壁的彈性(決定動脈腔容積的可變化性);身體總血液量。上述因素的改變可以導致血壓的變化。


二、常見的低血壓及處理


1、最常見的低血壓形式:體位性低血壓

通常認為,站立後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即為體位性低血壓。在正常人體,由臥位或坐位轉變為立位時,因重力原因,血液會從上半身流向下半身,導致上半身的血管腔充盈不足而壓力下降。但聰明的機體很快通過壓力感受器傳遞到腦部中樞,再經由交感神經發出命令,使血管收縮,將下半身的血液重新擠回上半身,從而保證上半身尤其頭部的血壓基本維持穩定。


但如果這樣的感受和指揮系統出現問題,就不能在體位改變的時候及時收縮血管,從而會導致頭部的血壓下降而出現頭暈、黑矇、甚至暈厥。神經系統受損的患者或在使用影響神經系統藥物的患者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首先準確評價血壓,測量臥立位血壓,先測量臥位血壓、再測量直立後1、3、5分鐘血壓。評價低血壓與癥狀的相關性。生活方式改變,由臥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多飲水尤其是淡鹽水補足容量、穿彈力祙等。出現低血壓癥狀時要及時採取臥位,並多飲水。尤其要避免盲目含服硝酸甘油,這樣更會加劇低血壓。積極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控制血糖等。

2、遺傳性生理性低血壓


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年女性因為遺傳的原因,血壓維持在90/60mmHg左右,但沒有任何癥狀,不影響任何工作、學習和生活。這就屬於正常狀況,不需要任何處理。


3、血管壓力反射失靈導致的低血壓


這種類型的低血壓常見於重度消瘦、營養不良、久病臥床的患者。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改善血管壓力反射。


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4、由於血管擴張導致的低血壓


常見因素:酒精、麻藥、某些抗神經、精神、心理藥物、降壓藥、過敏、迷走反射等。糾正血管過度擴張。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藥方法和劑量;糾正過度使用的降壓藥,尤其是α受體阻滯劑。糾正過敏、感染、中毒、酒精中毒等。


5、容量不足所致低血壓


常見原因:貧血、使用利尿劑、透析治療、嚴重腹瀉、過度低鈉清淡飲食等。糾正貧血,及時補足因腹瀉、利尿、透析而導致的液體不足。可採取靜脈輸液或口服補液。低血壓可以預防,要知曉低血壓的癥狀和危害、哪些因素容易出現低血壓、哪些行為可以避免或減輕低血壓、如何在出現低血壓時做好自我保護。


必要時可應用小劑量強的松等皮質激素,保鈉貯水,提高血容量和血管對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性。也可應用α受體興奮劑收縮血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