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成“生態氧吧”“高顏值”有高招

10月的黃山,滿山植被“五彩紛披,燦若圖繡”,如畫的風景與清新的空氣,贏得了中外遊客的讚許。黃山植被覆蓋率高,有“生態氧吧”之稱。數據顯示,黃山風景區空氣負氧離子均值每立方釐米常年維持在2萬個左右,瞬間峰值達到26.7萬個/cm3,高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空氣清新”標準267倍。

圖為黃山風景區高海拔區域的美景。 方立華 攝

“根固,方能木茂;源淨,方能流清。”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黃山風景區生態環境“高顏值”的背後,是該景區40多年來“治在根源”的努力與探索。

1979年,黃山風景區年接待遊客10.4萬人,到2018年達到338萬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黃山風景區已發現,天都峰、始信峰等景點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疲勞”現象: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岩石沙化,一些黃山松根部受到侵害,立地條件惡化,導致針葉枯黃、免疫力下降、次生性病蟲害時有發生。

受“海洋休漁期”和“封山育林”的啟發,黃山的資源保護專家們於1987年10月首創景點“輪休”制度,每個輪休期3至5年。近30年來,已先後對蓮花峰、獅子峰、丹霞峰、天都峰、始信峰等景點實行封閉“輪休”。

圖為黃山秋景。 方立華 攝

景點“輪休封山”後,黃山園林部門要對其中的植物和林間環境進行嚴格的衛生清理,清除枯死倒伏樹木。有病蟲害的對症下藥。同時,測土施肥,促使生態恢復。“輪休”期滿,還要邀請專家評估,看植物是否恢復了健康,水土流失是否得到治理,野生動物是否恢復到一定水平,旅遊設施有沒有安全隱患等。待都“達標”後,才能重新對遊人開放。

2011年,該景區封閉輪休制度提升為安徽省地方標準,並被列入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五次國家報告案例。

對古樹名木,黃山風景區建立了重點“技術監測、日常守護、專家諮詢、應急應對”綜合保護體系。該景區對迎客松實行專人全天候守護,30多年來,19位守松人接力特護。

第19任守松人胡曉春,每日觀察氣溫、濕度、風力等,記錄迎客松枝丫、冠頂、冠幅的細微變化,檢查支撐架、拉索、防雷設施情況,並一一記錄在冊,19任守松人共計留存200多本《迎客松保護日記》。

2013年底開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黑虎松”成為第二株享受24小時專門特級護理的古松。

通過對古樹名木“一樹一策”的保護,迎客松延年益壽,黑虎松等一些高齡的古樹再現了往日的生機。

黃山日出,光芒萬丈。方立華 攝

據瞭解,黃山風景區還大力推進森林防火預防、撲救、保障三大現代化體系建設,連續保持了39年無森林火災。

2018年7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第30屆國際協調理事會議,全票通過中國黃山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為中國第34個、安徽省首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黃山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黃山成為萬物生靈繁衍生息的天堂。(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