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 下午1:02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25日)上Yahoo! TV節目「彭博士觀風向」談到選舉在即,直言「今天台灣會有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民眾選錯人了,沒有對自己的選票負責任,才會讓執政者一直對台灣重要的議題避而不談!而且媒體也要負一半的責任,因為這些重要議題媒體都不談,談了沒有收視率嘛!所以追根究底,民眾還是要負最大責任。」

「我們真的有把台灣的問題搞清楚過嗎?我們真的了解台灣嗎?」李鴻源舉了數例解釋民眾和執政者如何不了解台灣,才會「讓核四蓋在斷層帶上,或在有土壤液化危機的雙北地區增蓋社會住宅,讓更多人到這些地區居住」。

李鴻源說,自己數年前剛到行政院工作時,院會中談到苗栗大埔事件,他忍不住發問:「台灣到底需要多少科學園區?」,結果現場三十幾個部長都靜默,他又接著說:「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曉得台灣需要多少科學園區,那我們憑什麼徵收國人的土地?」

這類根本性的問題多不勝數,李鴻源一個接著一個拋出,諸如「台灣這麼小一個國家,真的需要用23個縣市和六都劃分,然後讓每個縣市政府都資源經費不足也無法獨立做事嗎?」、「中央政府之於地方政府,到底是政策規劃還是實際執行?」、「為什麼地方水利局做的事情跟水利署第三局做的事幾乎完全重疊、卻多花了200個人力,而且水利署的局長職等還比地方水利局局長小兩職等,這樣要聽誰的?」

面對主持人彭啟明詢問對高鐵南延、花東交通建設等政策是否支持,李鴻源再三強調,這些都不是簡單是非題,而是得從政策的根本定位談起、需要大量論述的課題。

以花東和屏東的交通問題來說,李鴻源認為該先回答「我們對屏東和花東地區的定位是什麼?」

他指出,東部人當然希望能順利回家的需球,然而花東交通是以「觀光」或「通勤」為目的在建設,結果會完全不同,「像雪隧建成後,除了常塞車外,宜蘭這個『台北人的後花園』,就被大量首都圈跑去宜蘭蓋民宿的人給破壞了。反觀西濱快速道路常常一台車都沒有,卻把農地分割得支離破碎。」

至於首都圈的問題,在李鴻源的觀點看來「大台北地區物價飛漲、擠破頭也難以生存」和「其他縣市高齡化、青年出走」,其實是同一件事。

「我們那個年代,台大生有多少人都是其他鄉鎮來的,但現在,你如果不是雙北人,你上台大的機率只有30%」李鴻源指出,所以家長帶著孩子拚命往資源集中的大台北擠、或孩子長大後自己往大台北跑,使得大台北地區人口越來越多、物價越漲越快。

同時,其他縣市青壯人口也因此而嚴重流失,「如果遷都到台中,讓台北成為經濟中心、台中則是政治中心,就能將人口均勻分佈在西部平原,不但擴大內需(經濟方面),還一次解決這兩個問題。」李鴻源表示

事實上,如遷都等重大課題並非台灣獨有,但其他國家如南韓、荷蘭都勇於面對、評估、執行遷都,不迴避。「台灣缺少的是獨立於政治之外的智庫,完整為台灣做規劃。」李鴻源說,台灣的智庫都是執政黨提出政策後,智庫才為該政策做功課評估,失去智庫原本該有的角色功能。

另一方面,李鴻源認為「政務官的培養機制」消失了,也是一個大問題。他說,以前省政府還在時,政務官在進入中央擔任部會首長前,會先有過地方行政的歷練,這樣做起事就不會荒腔走板;但凍省之後,政務官在擔任部長級工作前,頂多只做過經營直轄市規模的能力與經驗,「等於要一個只會開小汽車的人去駕駛聯結車,等他兩年後終於搞懂學會,他也差不多毀掉了。」

而學者轉任政務官的訓練也同樣受阻。「以我們算是頂級的台大教授,一年的研究計畫經費是200萬台幣,這已經算是多的了。但問題不在有多少錢可以用,而是你就只能有200萬台幣的格局訓練。」李鴻源說。

李鴻源舉例,他一位研究整個荷蘭氣候變遷的學者朋友,拿的計畫經費是2億歐元(折約80億台幣),「他需要對歐盟、荷蘭所有地方政府跟大學負責,所以他光寫完(計畫)就已經有如此的訓練,還沒執行就被挖角去當荷蘭的自來水公司執行長。」

「台灣就是個偽善的社會,講求齊頭式的假平等」李鴻源重話不客氣直言,如果在台灣拿2億歐元的經費,肯定被打成肥貓,沒有能力去培養院長、部長等級的人才,「所以諷刺的是,即使我們的氣候變遷計畫經費比荷蘭多,我們永遠是做了計畫就出版成論文放在架子上。」

聯絡作者:動態骷髏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