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8個常見穴位,溝通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建議收藏+轉發

醫學科普袁大夫 2020-02-17 08:39:05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針灸學上,最常用的就是一些特定穴,有這麼8個穴位,它們可以溝通人體的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所以它們的治療范圍比較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8個穴位。

列缺、後溪、公孫、足臨泣、內關、照海、外關、申脈。

這8個穴位,叫做:八脈交會穴,是身體上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發生互通關系的8個腧穴,它們大都位於身體的肘膝關節以下,因此取穴時會比較方便。

由於它們是類似於絡穴的一種溝通兩條及以上經脈的穴位,因此,它們的主治作用不僅可以包含自己所屬經脈循行所涉及的病變,也可以調理奇經八脈想跟的病變。

列缺、照海

列缺穴,屬於手太陰肺經穴位,在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列缺穴

照海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穴位,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照海穴

列缺穴與任脈相通,照海穴與陰蹻脈相通,兩穴合於胸膈、肺系、咽喉,主治包括胸中滿悶,咳嗽氣喘,咽喉疼痛,聲音嘶啞,梅核氣等。

內關、公孫

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穴位,位於前臂掌側正中,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內關穴

公孫穴,屬於足太陰脾經穴位,在足內側緣,當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公孫穴

內關穴與陰維脈相通,公孫與沖脈相通,兩穴合於心、胸、胃,主治包括胃痛,嘔吐,噯氣,返酸,腹脹,腹痛,氣上沖心等等。

後溪、申脈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穴位,位於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後溪穴

申脈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申脈穴

後溪穴與督脈相通,申脈穴與陽蹻脈相通。兩穴合於眼、耳、頭項、肩胛、腰背等,主治包括耳鳴、項痛、肩背腰痛以及頭暈、頭痛、失眠、癲狂、癔病、神昏等。

外關、足臨泣

外關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外關穴

足臨泣穴,屬於足少陽膽經穴位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足臨泣穴

外關穴與陽維脈相通,足臨泣穴與帶脈相通。兩穴合於耳,偏頭,胸脅。主治包括目外眥、偏頭、胸脅所涉及等病症以及外感風邪所引起等感冒等病。

總結

八脈交會穴,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配伍使用,在針灸臨床,為了增強療效,更多是如上配伍使用。

祝您能夠學會這個8個穴位,新的一年裡,將健康配齊!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健康科普大賽# #新作者扶植計劃# #青雲計劃# #把健康帶回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