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在寶寶出生之後,生活重心都會逐漸移至寶寶身上,他們關心寶寶的一舉一動,將任何寶寶的反應都無限放大,並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寶寶。有很多家長都認為,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受到層層保護,當突然出生後,適應外界溫度的能力較差,所以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事實上,新生兒剛剛脫離羊水、子宮等呵護,的確是會感覺到「冷」,對外界溫度適應較差。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新生兒的適應能力。其實,他們在母體內就已經具備了對溫度、光線等的感知能力,在出生後會迅速適應外界環境,只要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2-24℃就可以了。


有不少媽媽在摸到寶寶手腳冰涼時,會不自主的認為寶寶就是「冷」,然後著意給寶寶添加衣物。然而,這種做法真的正確嗎?無論是新生兒或小嬰兒,身體的末梢循環都無法和成年人相比較,再加上其植物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手腳經常暴露在外,所以自然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這和氣溫高低並沒有關係。如果寶寶飲食、睡眠以及精神狀態都正常,就不需要給寶寶盲目添加衣物!

                                                   

相反的,如果添加衣物過多、室內溫度又比較高,在大量出汗的浸潤下,很容易引發各種皮膚問題,比如痱子、濕疹等。而且,受出汗過多的影響,寶寶尿量也會減少、尿液相對濃縮,增加了對尿道口黏膜的刺激和損傷,容易引發外陰炎、龜頭炎等問題。另外,出汗多、喝水不能保證,就會引發大便乾燥、大便排出困難等異常。


既然如此,該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


其實判斷孩子冷不冷,只要摸摸脖頸部位就知道了!媽媽可以將手伸進寶寶的後衣領,然後摸摸寶寶的後頸、上背心等部位,左右橫掃以下。如果寶寶的皮膚溫暖,就說明穿衣正為合適狀態。如果皮膚髮燙且有汗液,這說明衣服穿著有點多。而皮膚髮涼,則表示寶寶有些冷,可適當提升室溫、添加衣物。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新生兒的室內溫度需維持在22-24℃左右,而早產兒的生活溫度應適當提高,在24-26℃之間,晝夜溫差變化不能太大。除了要注意增加衣物外,對寶寶被子的調整也應注意,在室內溫度正常的情況下,蓋薄被子就可以了,沒必要層層包裹。


除此外,媽媽還可觀察寶寶體溫變化,如果嬰兒體溫維持在36-37℃,這就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果新生兒大量出汗、面紅耳赤,體溫超過了37.5℃,這就是室內溫度過高或保暖過度的表現,媽媽應及時進行調整。


另外,除了環境溫度、穿衣之外,新生兒的生活還需要適合的濕度。特別是在春季,室溫相對乾燥,對寶寶呼吸系統不利。所以,媽媽在調整溫度的同時,還應勤用濕布擦地,必要時可使用加濕器,讓濕度達到理想的狀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