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時的就有寶媽詢問到,孩子突然出汗增多了,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而在這些案例中其實還是有些不同。有的說「晚上出汗太多,孩子都被汗醒了,摸摸全身都是汗,孩子也哭的不止;」有的說「孩子白天還好,一睡就開始冒汗,枕頭都濕了;」還有的說「孩子感冒吐了一次之後就開始大量出汗,之前都好好的。」

面對這諸多的情況,寶媽們都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也束手無策。那麼,我們今天來一塊聊一聊關於孩子出汗的問題,什麼樣的是正常的?什麼樣的又需要家長注意?當寶寶有虛汗的時候家長們該如何做?


其實對於寶寶有沒有「出汗增多」判斷起來很正常,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一點就很容易判斷。所以根據出汗我分為了兩種,即生理性的出汗和異常的出汗,一起來看看吧。


生理性的汗

孩子出點汗是沒事的,家長也不要太著急,因為孩子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很多,所以當面對同樣的環境、溫度、活動強度下,孩子的心率、呼吸都比成年人快很多。


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一下:

汗量

如果相同的環境下,寶寶出汗的量是家長的2倍左右,家長就可以放心,是屬於正常的。


出汗時間

出汗增多的時間是剛入睡1小時左右,而出汗的部位如果僅限於頭頸部的話,是屬於生理性出汗的範疇。


造成出汗多的外界因素

1、運動

                                                       

很多孩子在臨睡前都會蹦蹦、跳跳,或者玩鬧,一直玩累了再去睡覺,這樣沒有什麼壞處,但是在運動的時候產生的熱量沒有及時散發,所以在寶寶入睡後,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而將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

所以運動也是寶寶入睡後出汗增加的原因,符合這種類型的是運動神經開始發育但年齡尚小的寶寶們,差不多在1.5歲~3歲左右的孩子。


2、睡前喝奶

一些寶寶都喜歡在睡前喝奶,邊喝邊睡覺,這樣攝入溫熱的食物就會在體內產生熱量,化作汗液排出,這也是正常的。


3、衣、被、溫度

現在家長都是寧可讓孩子熱著,也不會讓孩子凍著,真的是能多穿就多穿,結果讓寶寶出一身汗,還長了很多疹子。但是大家似乎忘了那句老生常談的話了,「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對於孩子來說,同一個環境、溫度下穿的衣服要比家裡的老人少兩件,比成年人少一件,被子也是要比成年人的薄一點。所以「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是真的很有道理。


說了這麼多正常的出汗,那麼什麼樣的出汗多需要引起重視呢?


需要引起重視的「汗」

1、排除生理性及疾病因素,一些寶寶先天體虛,就會出現生病後出汗增多的情況。

2、出現出汗的顏色泛黃,伴有口臭、便秘等問題的時候,也是需要重視的。

3、出汗增多伴有午後加重的情況;或伴有吃得多,易發怒,心率快;還有就是孩子出現囟門遲閉,長時間不能曬太陽,肌肉無力,反覆感冒等問題的時候就要儘快就醫,進行系統的檢查,排除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等問題。


調理的方法

病後體虛

當有些寶寶在生病後出現汗多的情況,大多是表虛不固;也就是好像屏障破了,身體內的津液(汗液)會流出去,外邪也會入侵進來,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服用一周的玉屏風散


先天稟賦不足

有些孩子體型比同齡的瘦小,還睡的少,不愛玩,像這類型的孩子出汗的時候是全身都出汗,可以常服用一段時間山藥粉,用來平補肺脾腎,滋養先天。

體內鬱熱

當孩子出現汗液顏色泛黃,並伴有口臭、便秘,就是鬱熱在裡,迫津外溢的表現,可以給孩子吃三天的防風通聖散,以此表裡雙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出汗與補鈣」。大家都知道當孩子缺鈣了就會誘發佝僂病,而佝僂病的一個表現就是出汗,但是出汗不一定都是缺鈣導致的。所以家長們不要看到孩子出汗了就去給孩子補鈣,補鈣過量也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


對於出汗的問題大家不要覺得止住了就可以了,其實還沒有結束。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汗為心之液」,意思就是不論是什麼情況引起的出汗增多,只要超過了量是對身體有影響的,使得津液損失,損傷心氣,所以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食療的方法。


浮小麥大棗水(三歲孩子為例)

用3個紅棗(掰開)、10~15克浮小麥,去煮水,水開後再煮15分鐘就可以。一次煮一碗,孩子渴的時候喝一點,一天內喝完。

浮小麥是小麥未成熟果實,是一味很好的收斂之劑,具有固表止汗、益氣除煩的功效,對於自汗、盜汗、更年期出汗都有很好的療效。中藥店都是有售賣的,可以直接去買。

紅棗用家裡日常吃的紅棗就可以,具有養心安神、補脾胃之氣的作用。所以把它們結合給寶寶熬水喝能夠固表止汗,還可以補脾胃、除煩、養心安神。關於寶寶出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裡,有問題歡迎大家留言。


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記得關注一下小編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