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項非常好的品質。自律的孩子的未來會更好,無論是在生活學習上,還是在成年後的事業上。可以這麼說,自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從小就應該開始。因為孩子的年齡越小,他們的良好習慣的形成就越容易。

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首先,需要具備的就是忍耐。

咱們很多家長喜歡通過幫助孩子規劃時間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認為這麼做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律。而現實結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簡單的舉個例子吧。

孩子放學後回到家,大多數家長應該都是很關心他們的作業的吧?總是會提醒他:「趕緊寫作業了,把作業寫完了還要背兩首詩呢,還有學英語,你得抓緊時間吶!」

面對家長的督促,有些孩子會屈服,有些孩子會和父母頂嘴鬧脾氣。這不是真正的自律。他們只是按照父母的「自律」在行動,內心是反感的。

教孩子自律,不是幫他安排好所有的一切讓他去做,而是應該讓他心甘情願地去完成他應該做的事情。

在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呢?

從字面上來看,超限就是超出了某個限度。它指的是因為過多的刺激(強度或延續時間過長)而引起的一種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很顯然,這種心理狀態是不好的。

施加給孩子的太多,並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很多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有關孩子的自律,我們要看清它的本質。為什麼叫自律?自己約束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靠其他人。

通過觀察,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規律,一些自律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反而是個「馬大哈」。

我有一個朋友,生完孩子之後就一直在家帶孩子,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她兒子一天到晚只需要開心就行了,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用管。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收拾書包、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他的一些需要準備的活動……這些都是朋友幫助完成的。

而另一位男性朋友家兒子就完全不一樣了,自從他兒子會自己走路、吃飯之後,他什麼都讓孩子自己來,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他也不責怪,會教他下次怎麼做會好點。

孩子上學之後,他爸從來不問他的作業,早上給他定好鬧鐘也不會叫他起床,更不會給他收拾書本什麼的。然而,孩子自己把一切都準備的很好,回家後會主動寫作業。

所以說,父母放手對孩子的自律是有幫助的。家長需要忍耐孩子的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忍著忍著,他可能就會了,因為他不會的話,沒人能幫他。

我們說適當的放手是有利於孩子的自律的,但是放手不等於放養。

每個孩子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天生都存在自律感,有的孩子具備一定的自律能力,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從小就缺乏自律的。

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父母需要給予不同的方法來幫助。

對於自律感稍弱的孩子,父母應該在給予自由的同時也給予一定的約束和提醒。

立規矩是約束孩子不良習慣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事先把規則給孩子說明,違反規則後有什麼樣的懲罰和後果也要事先講清楚。之後要做的就是嚴格遵守規矩。

孩子嚴格遵守一段時間的規矩後,習慣也就養成了。自律也就慢慢形成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之外,還有一點對於孩子的自律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父母也必須自律!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你想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做好榜樣,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