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蘋果生態,讓我離不開iPhone和Mac,更離不開Apple Watch。基本上和iPhone一樣,Apple Watch也是每年換新。

所以錶帶無論是蘋果官方還是第三方,我都買了很多,最喜歡的還是米蘭尼斯和單圈編織錶帶。編織錶帶雖然不值那個價格,但是單圈錶帶在運動時候還是非常方便的。

金屬材質的錶帶,我買過米蘭尼斯和鋼的。兩者雖然都很有質感,但缺點也同樣明顯。米蘭尼斯不易清潔容易磨花且特別夾毛髮,鋼帶戴在手上又覺得挺重。

幾年前我就在想碳纖維這種輕量化、強度高且有質感的材質,其實是非常適合來做錶帶的。但是可能礙於技術限制和成本控制,我一直沒有在市面上找到。好在最近PITAKA終於把這事給辦了,上了一款純碳纖維的錶帶。1K 細紋碳纖維材料,應該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純碳纖維的錶帶。

Carbon Fiber Watch Band 碳纖維錶帶

錶帶的全稱是「Carbon Fiber Watch Band」,碳纖維材質呈現出來的紋理,和蘋果的米蘭尼斯/鋼帶一樣都有著很好的檔次感。


不同的光線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和質感。黑色的碳纖維錶帶,自帶內斂不張揚的屬性,也能適合包括商務在內的多種場合。


看細節的話,紋路處理的很細膩,這也是得益於1K碳纖維絲的採用,每股碳纖維絲里含有1000根單絲。

目前碳纖維市場仍然非常混亂,不是所有的碳纖維產品都能用到小絲束碳纖維的。一是原材料成本高,二是工藝複雜良率也並不高,小絲束碳纖維一般用在航天上。


兩段式錶帶設計,通過下邊的表扣連接。


這個表扣設計的有點意思,磁吸+彈簧卡扣雙位一體。常規的錶帶卡扣,很容易會出現裝拆費盡、牢固程度不夠的問題。磁吸+彈簧卡扣,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些痛點。閉合和鬆緊程度都剛好,單手就能完成安裝與取下。


和許多常規錶帶一樣,自拆式按需調整錶帶的鬆緊。


附帶了拆卸卡針和2個表粒,調節也並不麻煩,根據自己手腕粗細自行調整即可。值得一提的是附送的這個兩個表粒是加大2mm的,如果你差一點點過松或者過緊的話,就可以使用這個加大表粒來解決,這點細節做的挺好。


對比下蘋果的米蘭尼斯,質感方面我覺得碳纖維更好。而且我這個銀色的米蘭有些挑衣服,更加內斂低調的碳纖維在穿衣搭配上就從容了許多。


對比下重量,可以看到PITAKA的碳纖維錶帶最輕,只有31g。比矽膠錶帶還輕了1g,比米蘭尼斯輕了10g。所以這就是碳纖維材料的一大好處,材質更輕強度更高。

以往想要擁有金屬的質感,只能去選擇米蘭尼斯或者更重的鋼帶,而碳纖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點。


第三方的錶帶,表耳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表耳也可以叫作連接器,用來和Apple Watch連接。

這個連接器工藝最好的自然是蘋果,但特別多第三方的表耳都是粗製濫造。要麼扣不緊,要麼不好拆。PITAKA這個也是316L的不鏽鋼表耳,雖然不是直接買的蘋果供貨的,但精細程度目測和原裝沒什麼大區別。


裝入的感覺很順滑,也有咔噠的入位聲。拆卸了幾次,和原裝表耳沒什麼明顯差異。


裝上Apple Watch的樣子,我有一個銀色一個黑色的watch,碳纖維即使和銀色手錶搭配起來也沒什麼違和感。



因為它非全黑,細膩規整的碳纖維紋理賦予了錶帶很特別的質感。



特殊設計過的磁吸+彈簧卡扣的表扣設計,安裝拆卸也都很輕鬆。


雖然還是沒有米蘭尼斯這種磁吸直接,但要比矽膠這種傳統卡扣方便太多了。


Apple Watch芳綸纖維保護殼

如果你希望對Apple Watch保護周全一些,也可以考慮一下PITAKA這個芳綸纖維保護殼。其實Apple Watch不論什麼材質的表殼,應對衝擊跌落都是很差的。之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給Apple Watch帶殼,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手錶保護殼自身的重量,戴在手上會比較累贅。

而芳綸纖維保護殼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畢竟它可以做的非常輕量化。


殼體本身很纖細,放在廚房秤上都稱不到重量,肯定是只有不到1g了。這個重量戴在手腕上,基本是不會有重量感知的。


安裝也很簡單,都不需要取下手錶,直接扣上就可以了。

和碳纖維錶帶組成的完全體,是不是還挺和諧的。不仔細看的話,其實都看不出來Apple Watch戴了保護殼。



右側按鍵和旋鈕部分也做了獨立的開槽,不影響日常操作。我這個Apple Watch是蜂窩版的,戴了幾天並沒有發現影響信號。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戴著這套Apple Watch套裝。碳纖維特殊的紋理、輕量化和高強度的特性,我覺得真的是很適合做錶帶。芳綸纖維表殼也沒有市面上多數表殼戴上去的「小天才」感。

實際體驗上來講,錶帶佩戴感不強,表面平整且光滑,戴在手上不會有不舒服的異物感。表面應該是經過了特殊的拋光,沒有出現芳綸纖維手機殼上沾染指紋的情況。冬季穿毛衣針織衫什麼的,也不會勾絲起毛。

我是從米蘭尼斯換過來的,除了更輕和好看之外,最大的感知就是終於可以隨手摸頭髮了。米蘭尼斯錶帶只要碰到頭髮就會直接夾下來,那個酸爽簡直了...


MagEZ Digital Travel Kit 10 合 1 多功能數碼配件收納卡包

最後再聊聊這個10合1的多功能收納包吧,也挺有意思。

之所以賣這個價格,也和整體採用純碳纖維有關。也沒有摻雜任何回收材料,和市面上那些偽碳纖維有明顯的不同。這個其實很容易感知,拿到手裡看一看摸一摸,純碳纖維製成的產品在質感上會明顯更優。


和碳纖維錶帶放一起相得益彰,碳纖維的運用,PITAKA在業界屬於領軍品牌了。


可拆卸的模塊化磁吸設計,大小雖然和錢包差不多,但可以拆分出多個夾層。分離和固定沒有任何卡扣,通過磁吸來進行吸附。

大體是三個模塊,多功能收納層和兩個卡包。


多功能收納倉設計了收納位和小組件,10合1的多元化解決方案。分別是USB-C to USB-C數據線、超迷你16G U盤、TF / NANO Sim卡收納槽、USB-C to Lightning轉接頭、USB-C to Micro USB轉換頭、USB-C to USB-A轉換頭、SD讀卡器和取卡針。


本身這個卡包的體積就很mini便攜,主打的自然也是移動出行的應用場景。這些轉接頭和數據線,可以很好的解決外出辦公及生活場景需求。

比如各種轉換頭,無需再帶笨重的擴展塢,視功能使用轉接頭即可完成設備的接入和數據的讀取。而且每個小組件都設計了單獨的收納位,所有東西都可以碼放的整整齊齊,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本身這個卡包自己也是一個讀卡器,側面設計了一個SD卡托,可以很方便插入SD或者TF卡。如果你的電腦是MacBook這種只有USB-C接口的,那麼直接使用這個卡包進行接口轉接,就能順利的讀取數據了。


2個卡包可以收納最多6張卡片,如果你有地鐵或者公交卡,直接放進去裝在兜里,拿出來一掃即可,本身碳纖維也不會對信號產生干擾。


中間的這個卡包夾層設計的也很有意思,仔細看的話是一男一女兩個剪影。最近情人節快到了,送異性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麼多東西,都可以輕鬆收納進這一個小小的卡包里。布局合理,歸納清楚。純碳纖維這種高端材質的運用,也讓卡包變成了不錯的功能性裝飾品。


總結

PITAKA這款新上的碳纖維錶帶,500多元的售價相比蘋果官方和一些第三方,價格其實並不貴,甚至還挺有性價比。碳纖維這種材質本身的特性,重量輕、強度高和好看的質感紋理,作為錶帶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而保護殼,如果你有保護Apple Watch的需求,又不想保護殼過於累贅,那麼芳綸纖維保護殼似乎也是唯一的一個選擇。


而碳纖維收納包,也依然是設計感+純碳纖維+功能性的產品定位。對於數碼黨來說也算是解決了出行辦公的一個痛點,化繁為簡,十而合一。


PITAKA的東西我也買過不少了,總的來講這個品牌的產品定位是十分清晰的。產品精緻的前提下,功能性又做到了很強的指向性。對於追求品質的人而言,PITAKA的東西自然是很合胃口的。

當然也有人說PITAKA的東西不便宜,雖然很喜歡碳纖維,但總歸有些下不去手。其實縱觀市面上的碳纖維產品,渾水摸魚的占大多數。雖然單看紋理可能差不多,但碳纖維材質是可以有千差萬別的。比如很多便宜的碳纖維,加入甚至完全就是回收材料做的。更不用說純碳纖維對於加工工藝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目前不論國內國外,高端的碳纖維配件其實都不便宜。

最後說下我希望改進的點吧。

首先是碳纖維錶帶整體我已經很滿意了,吹毛求疵的話我希望出廠錶帶可以再短一些,減少1-2個表節最好,減少用戶初上手時候的調節工作量;

其次是收納包,這個設計格調和檔次都有了,但我希望可以用的更自由一些。如果底層的10合1收納倉也可以取出,讓它也能變成一個完全空置的收納盒就更好了。這樣我就可以視需求,來選擇攜帶10合一的收納倉,還是一個空的可以隨意放東西的收納盒。

OK,基本就是這樣了。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