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中國的高科技行業,不但「缺芯」,而且「少屏」。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需求的國家,卻連電視機和電腦的螢幕都無法自給,完全依賴進口。而其進口量僅次於石油、鐵礦石、晶片之後的中國第四大進口物資。

根據國家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進口19.5億個液晶顯示面板,總價值高達407億美元。

「缺芯少屏」才是近10年中國科技行業的真實寫照。


但這種說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起,幾年來通過國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的液晶顯示行業發展迅猛,以TCL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企業的崛起,使中國企業告別了過去「純進口」的時代,甚至還力壓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螢幕製造國。

然而中國液晶行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落後到突破,再到實現超越的崛起之路,漫長而又艱難。

一、被外資壟斷20年的液晶面板市場

根據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液晶屏市場份額中,中國大陸廠商占比超過50%,我國台灣和日本廠商的份額維持在30%左右,韓國企業的占比則下降至20%以內。

全球前5的液晶面板廠商就有3家是中國企業,如: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群創光電。其中京東方、TCL兩雄爭霸,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近40%。

相信很多人會簡單認為液晶面板不過是一塊能顯示的「玻璃」,但實際上,液晶面板的生產的工藝非常複雜,而且搭建整條流水線周期長,投資大。


其一、周期長:從建廠房、搬運設備、進行調試,到試產,最後實現量產、生產線可以排滿達到滿產。順利地走完這個過程需要2年多,一旦中途某個環節出現問題,10年也很常見。

其二、投資大:京東方光一條生產線的投資規模就需要幾十億。2014年至今中國面板生產線的投入的資金年均超過500億元,2018年~2020年國內企業規劃投入的18條生產線總投資就高達5970億元。

相比較,晶片行業最貴的光刻機,一台不過1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液晶面板行業只有財力雄厚,不怕長期虧損的企業才能持續經營下去。

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只有韓國三星、LG和日本索尼等企業依,背靠大財閥的支持才敢進入,彼時的中國企業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這個行業內生存下來。

三星的液晶業務從1900年-1997年連續虧損7年,在1991-1994年平均每年虧損超過1億美金。

而LG則連續虧損8年,從1987年-1994年平均每年虧損5300萬美元。

三星和LG財力雄厚,絲毫不慌,反而把賭注越押越大。


1995年,三星建成液晶面板的生產線並通過擴大產能,用「價格戰」先後打退日本和台灣的企業,成為世界第一。並憑藉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隨意調價,一塊液晶屏的成本甚至占到電視機總成本的70%,處在供應鏈底端的中國企業,只有敢怒而不敢言。

二、破局的中國企業

吃了不少虧的中國企業自然受不了這口氣,積極尋找破局的機會。TCL便是在這種背景下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

在2010年TCL集團和深圳國資委下屬企業共同投資建立華星光電,投資規模達245億元。

2011年,華星光電的8.5代線正式開始投產。在背靠深圳國資委和TCL的支持下,華星光電不計短期的盈虧,大規模建造生產線,在10年間就建造了7條生產線。

除了規模優勢能夠分攤研發製造成本,華星光電還邀請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在同區域設廠,既能夠減少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又可以實現產能互補。得益於成本的和效率的優勢,華星光電在全球的液晶面板競爭中站穩了腳跟。


除了TCL之外,京東方、天馬、柔宇等國內液晶廠商也如法炮製,隨著國內廠商攻克液晶製造難題,產量不斷上升,全球一半的LCD面板都由中國廠商生產,液晶面板的價格也隨之發生暴跌。三星不得不因為虧損而退出液晶市場。

韓國媒體曾無奈地表示:在液晶顯示器(LCD)領域,三星和LG等韓國企業被中國的低價擊潰。

2020年1月,LG表示在年底前停止LCD面板的生產製造,僅僅過了25天,三星的發言人也表示,將在2020年底關停在韓國和中國的LCD生產線,徹底放棄LCD生產。

而同年8月,華星光電以10.8億美金收購了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和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同時華星光電也在印度設廠,加快中國液晶面板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

此舉非常諷刺,這場持續十多年之久的液晶面板戰爭,最終中國廠商用三星曾經的「價格戰」方式將三星打敗。

三、高端化的國產屏

如今國產的液晶面板不僅從占有率超過外資企業成為全球第一,也進一步向高端領域擴展。


2020年8月小米10周年慶典的發布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推出了小米10至尊紀念版,作為小米目前性能最強悍的升級,各方面的表現都堪稱完美。

其中手機的雙曲面螢幕就是TCL華星光電獨家供應的,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不少的國產手機企業正逐步放棄採購外國的螢幕,轉而在自己的高端機型選用價格低,質量能與國外產品媲美的國產螢幕。

2020年華為發布的P40手機全系列,採用另外一家國內液晶企業——京東方的OLED螢幕。而同樣在去年OPPO發布的捲軸屏概念手機的螢幕也由京東方供應,這款手機的螢幕如同古代的捲軸一樣可以自由拉伸。可見國產螢幕如今不僅質量可靠,在創新方面也是領先世界。

四、結語

從華為、中興等企業因晶片被「卡脖子」可以看出,在我國發展仍有不少的高科技領域尚有欠缺。


但值得高興的是,在液晶屏行業,「少屏」的難題已被我們已經突破並完成超越,相信在晶片領域,「人有我無」將不再是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