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歷史是一個圈,這一點在數碼圈也同樣適用。

1960年代,受限於當時的顯示設備只能支持單色的內容顯示,整個電腦螢幕看上去就是黑色的,黑底白字或黑底綠字是當時計算機行業的日常。1984年,蘋果推出的「麥金塔」個人電腦,正式開啟了計算機螢幕白底顯示的主流之路。而到了2019年9月,蘋果公司發布iOS13之後不久,上線了深色模式(Dark Model),同樣的黑底顯示,卻帶來了一個與顏色、圖片、文本打交道的新介面方案。


在深色模式中,系統中的所有螢幕、介面、菜單、控制項都使用了更深的顏色,這讓在更深背景中的前景內容更容易顯現出來。注意深色模式仍然支持所有的輔助功能設置。人們可以選擇深色模式作為他們的默認介面樣式,他們也可以通過設置設定周圍燈光變暗時自動開啟深色模式。

在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從非全面屏向全面屏進化的過程中,手機的螢幕也從LCD 螢幕進化到了 OLED 螢幕,螢幕的尺寸越來越大,再加上更高的螢幕解析度和螢幕刷新率,如何平衡好手機的性能和續航,成為了擺在眾多手機廠商面前的難題。

深色模式成為了被選擇的解決方案之一。因為基於 OLED 材質螢幕的顯示特點,當螢幕顯示黑色的面積越大的時候,就會越省電。

發展到現在,幾乎所有應用程式、社交網絡平台和作業系統都在用戶介面提供了深色模式的選擇,包括3月初微信for Mac發布的內測版,也對深色模式進行了適配。


適配了深色模式的 app 可以讓用戶根據需要和偏好,選擇使用淺色模式還是深色模式,而且深色模式可以讓用戶更加聚焦於內容本身,效果跟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會更加集中和關注差不多。

聽起來深色模式確實不錯,如果你只是把使用暗色的介面作為自己個人的桌面主題偏好,確實會有不一樣的使用體驗,但是我依然不建議你長期使用深色模式。

如果我們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雖然不至於嚴重到得青光眼,但是眼睛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散光,如果你沒有專門去檢查的話,往往並不會察覺到。而深色模式,對於散光患者來說,只會加劇視疲勞。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感官知覺和互動研究小組在2014年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明亮的顯示(白色背景)下,虹膜會更多地收縮,從而降低了「變形」透鏡的效果。對於散光患者來說,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文本具有最佳的可讀性,因此具有最佳的理解力和保留力,特別進行長時間閱讀時,使用淺色背景的體驗會更好。


需要明確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幫助你避免眼睛疲勞的是,不要整天盯著螢幕,而不是糾結到底用深色還是淺色模式。

光是平時的學習和工作,就已經讓我們的眼睛足夠疲勞了,如果真的想要護眼,我們要做的不是打開手機的深色模式,而是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長。

比如我們可以把想要減少使用時長的應用,都隱藏在堅果隱藏APP里,設置好密碼鎖起來。當自己需要使用被隱藏了的應用時,在輸入密碼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用這些軟體?要用多久?有目的地使用手機軟體,形成手機工具論的認知,弱化手機的娛樂功能。

開著深色模式玩手機,並不能算是真正的護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