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高瑞瑞)「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不論是技術的創新,還是理念的革新,最終都是為了患者,這就是醫者永遠的初心使命。」

8月16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第五屆人民名醫盛典(原國之名醫盛典)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演播廳舉行。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波在盛典上表示,作為醫生,我們是幸運的,在先輩們打下的良好基礎上,我們又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未來我們要不斷鼓勵年輕醫生,把臨床的需求、患者的需求,作為研究的目標,不斷改進醫療技術和服務,並把創新成果最終應用到臨床,惠及更多的患者。

...
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波

「一名外科醫生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累,脊柱外科更是結構複雜,神經組織脆弱,手術學習曲線的容錯空間很小。」劉波介紹,人體是三維立體結構,而手術者視力的局限,和手部肌肉記憶的局限,都使一個脊柱外科的初學者要想成為一個熟練的手術者需要經歷成百上千台手術的鍛鍊。

劉波回憶起自己的求學生涯,剛畢業時,有幸在輪轉手外科時,曾接受韋加寧教授的指導,被韋教授的敬業精神所鼓舞。「九十年代在日本進修時,我深感發達國家醫學理念的先進,而這也是我學習的動力,將學習的先進知識,服務於國內患者。1997年,我從日本進修回國後,師承著名脊柱外科專家田偉院士,開始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實踐,多年學習從醫的經歷都讓我明白,患者需要的是醫生的幫助,而醫生的一個不恰當的決定或失誤的操作,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1987年,劉波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1996年至1997年在日本國立弘前大學整形外科進修。多次參加國內及美國、德國、瑞士、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

劉波表示,當前中國進入了快速老齡化社會,脊柱外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安全、有效、微創一直是幾代脊柱外科醫生的理想。「我們在田偉院士的帶領下,應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導航技術拓展了術者的視野,使脊柱內部結構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並應用此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設計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機器人的機械臂穩定了術者的手。」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使命,未來希望同道醫者們能不忘初心,共同努力,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為早日實現健康中國,貢獻醫者力量。」劉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