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月經的時候,部分女性發現自己的月經血有臭味,這是什麼原因呢?

由於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使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變化,並每月脫落一次,脫落的黏膜和血液經陰道排出體外,這種流血現象,就是月經。

除血液外,月經中還有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和子宮內膜組織。由於月經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來自子宮內膜的大量纖維蛋白溶酶,並且纖維蛋白溶酶具有溶解纖維蛋白的作用,故月經血不凝固,在出血量多或速度快的情況下可出現血凝塊。月經血中3/4是動脈血,1/4是靜脈血,所以是暗紅色的[1]。

月經血有臭味,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子宮內膜病變

如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癌等。有子宮內膜炎,月經血排出時常伴有臭味,還會出現下腹部疼痛、月經量過多、經期時間延長的症狀。患有子宮內膜癌,經血也會有惡臭味,對此建議進行詳細檢查,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衛生巾不合格

使用的衛生巾及衛生護墊不合格,衛生巾長時間不更換,透氣性差,可能會引起感染,導致月經血有臭味。

3、生殖道惡性腫瘤

若患有某些生殖道惡性腫瘤,腫瘤表面感染嚴重,來月經的時候經血就可能出現明顯的臭味。

4、經期同房

正常情況下,女性的生殖系統有自我保護機制,宮頸管處於閉合狀態,而經期宮腔內積血排出,宮頸管相對擴張,若不注意衛生,進行性生活等,外來細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宮頸管進入宮腔,引起盆腔感染,導致月經血有臭味。

5、不注意經期衛生

月經期的經血是良好的培養基,若不注意外陰清潔,及時清洗外陰部位的經血,或及時更換衛生巾,就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導致分泌物有異味或經血有臭味。若感染嚴重,還可引起腹痛、發燒等盆腔感染症狀。

月經期如何護理呢?

1、避免同房

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出血,宮腔內有新鮮創面,宮口亦會微微張開,陰道酸度降低,防禦病菌的能力大減。若此時同房,很可能將細菌帶入,導致生殖器官炎症。因此,婦女月經期間應禁止房事。

2、注意經期衛生

保持外陰清潔,每晚用溫開水清洗外陰,不宜盆浴或坐浴,以淋浴為宜;勤換衛生巾,內褲要勤換勤洗,以減輕血垢對外陰及大腿內側的刺激;大便後要從前向後擦拭,以免髒物進入陰道,引起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