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乃新

網名:魚蟲子703

字數:約1000字

閱讀時間:4分鐘

問題好像越來越小白,但是眾多魚友私信問我,如何區分亞成魚的公母呢,這牽扯到分缸的必要動作。如果在2月齡左右時,不能準確地區分公母,勢必會造成母魚帶胎不純,小魚基因混雜,達不到選種育種的目的了。那麼我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在亞成魚階段如何去區分公魚和母魚。


隨著孔雀魚小苗逐漸養大,一些小魚逐漸發色。發色的早晚和養殖水平以及品種有直接關係。越是單色系統發色越早,尤其是全紅白子,有的會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紅色的尾巴,甚至早到兩周,但是這個時候要注意,不一定展露紅色就是公魚。但確實是公魚的比例稍大一些。越到後期越是明顯,公魚尾巴顏色逐漸變深,整個尾巴布滿紅色,這一點不像母魚,這階段(2月齡)只是尾鰭的上邊緣變紅,而且顏色不是很重,並伴隨有暗點兒。

隨著魚齡的增長,公魚的顏色會由尾鰭,尾桶,背鰭,前胸,兩腮,以至於頭頂布滿全身。母魚尾鰭變紅後,隨著魚齡的增長,尾鰭開始變為藍色或紅色藍背和紅背是由基因決定的。(欲了解全紅基因表現請在頭條內搜索:全紅白子基因圖解,沒有十年的經驗,真像看天書啊)



除了顏色,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在2月齡時期,生殖器的變化。此時的公魚會在15天的時間裡,臀鰭逐漸變細變尖,顏色為半透明狀。變尖後,公魚就具備了繁殖交配能力。一定注意,在公魚具備繁殖能力前,要做好分缸工作。確保不讓成熟過早的公魚去交配到母魚,倒不是怕他過早地繁殖影響生長量,主要的目的是將來一定要選出表現最佳的公魚給予它交配權。這點在孔雀魚繁殖育種方面很重要,這裡不做過多講述。(欲了解詳情,請在頭條內搜索:想談戀愛了?我說了算!聽聽魚蟲子703談孔雀魚最佳結合時間)


下面再來談談孔雀魚公母大小的問題!大多漁友都知道,孔雀魚都是母大公小,但是在2~3月齡的亞成魚階段,幾乎大小差不太多,有的公魚體型往往還會大於母魚。母魚只有在3月齡之後才會慢慢發育,直到第一次生育後才真正地進入了快速生長期,公母魚才會拉開體型上的差距。


達到4月齡後,孔雀魚根據品種的不同,公魚逐漸展現它魚生最美麗的一面:劍尾魚的尾劍會逐漸拉長,大尾型魚,尾巴逐漸變大,或布滿紅色、黑色,藍色,或布滿紋路,布滿噴 點。此時的孔雀魚才是真正名副其實像孔雀一樣的魚。


最後,我們再說說母魚雄化(假公魚)的問題。母魚出現雄化雖然不是常見現象,但是只要你養魚,就一定會出現的。有的母魚在四月齡之後,臀鰭開始收縮變尖,紋路類的孔雀魚身上開始出現類似公魚的斑紋。全紅類的,身上變紅,但是它不會布滿全身,只是在眼後方出現一條側線,尾桶也隨之變紅。母魚雄化有的是基因改變,有的是絲蚯蚓餵食過多造成的,這些因素造成的母魚雄化比例我們還是都能接受的。唯一讓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不良商家會給母魚餵上一些藥物,故意使母魚雄化,以達到商業目的。往往雄化的母魚繁殖能力下降,原來能生80條的,現在只生十幾條。原來一生能繁殖四五次的,現在只能繁殖一兩次,周期被無限地拉長。嚴重的將不具備繁殖能力。更主要的是母魚有母魚的美感,你非讓它男性化,那得到的將是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