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全球最常見的一種營養素缺乏疾病,患者由於血氧不足,易引起疲勞、煩躁、記憶力減退等系列症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降低了生活質量。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缺鐵甚至有可能影響兒童腦部發育。

目前缺鐵性貧血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其中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達47.4%、孕婦為41.8%、老年人為23.9%,是亟待關注的健康問題。

關於缺鐵性貧血的直接病因,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科普」微量元素鐵與健康,鐵劑不是補藥,切記不缺鐵莫補鐵)中已經說明,一般可分為三類:鐵攝入相對不足、鐵吸收障礙和鐵損失過多。

對於缺鐵性貧血,既需要治療誘發缺鐵的原發疾病(比如患有影響吸收的疾病),同時也要儘快改善缺鐵的症狀,減少因缺鐵性貧血造成的損傷。

對於缺鐵性貧血的治療藥物主要可分為兩類:即促紅細胞生成素類和補鐵劑(也就是含有鐵元素的藥物),其中補鐵劑是目前最廣譜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藥物。

在這裡,我們將主要介紹不同補鐵劑的特點,以期讀者在有補鐵需要時,對其科學合理的選擇補鐵劑提供參考。

  • 無機鐵劑

1832 年,法國學者Blaud 將硫酸亞鐵與碳酸鉀製成複方製劑,開創了貧血治療的新方法。隨後碳酸亞鐵、氯化亞鐵、焦磷酸鐵等一系列無機鐵相繼被開發成為口服鐵劑。

硫酸亞鐵中的鐵以二價鐵形式存在,比元素鐵和三價鐵更容易吸收,但無機鐵服用後,會在胃部快速解離,存在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其中又以便秘症狀較為突出。

此外,二價鐵的化學性質活潑,短時間內攝入過量的游離鐵進入體內,容易催化自由基反應,損傷DNA、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因此無機鐵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

  • 小分子有機鐵劑

20 世紀60年代初,先後出現了一批小分子有機酸鐵鹽和鐵螯合物補鐵劑。有機鐵在鐵腥味、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上普遍優於無機鐵。

有機酸酸根與鐵離子之間既有離子作用,又有配位作用,形成的化合物服用後可在胃酸作用下緩慢釋放鐵離子,避免了高濃度鐵離子對患者消化道的刺激,降低了胃腸道副作用。

但這類製劑中鐵的吸收和無機鐵一樣,受到食物中類似鞣酸、纖維素等成分的影響。其中L- 抗壞血酸亞鐵,可在一定程度是避免鞣酸等物質的影響,還可保護二價鐵不被氧化,是較為理想的小分子補鐵劑。

鐵螯合物補鐵劑以胺基酸鐵螯合物為主,鐵的吸收不再以離子形式進行,而是以胺基酸鐵螯合物的形式直接通過小腸絨毛刷狀緣被機體吸收,患者無需飲食禁忌。但這類產品成本較高。

我們經常聽到的血紅素鐵也屬於小分子有機鐵劑,血紅素鐵是動物鐵存在的主要形式,能以卟啉鐵的形式直接被吸收,生物利用度是一般鐵劑的3 倍以上,不會引發消化道不適,是理想的生物態鐵劑。

但就目前的技術,分離得到純的血紅素鐵較為困難,製備高純度的人用藥血紅素鐵製劑成本較高,且口服給藥起效緩慢,治療周期長。

  • 多糖鐵複合物

前文介紹的無機鐵劑和小分子有機鐵劑都是口服補鐵劑,通常需要持續數周的治療才能改善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症狀。此外,口服補鐵劑還可能會限制其他藥物的吸收。

多糖鐵複合物已被證明,通過靜脈給藥是安全的。多糖鐵複合物膠體溶液經靜脈滴注或推注後,鐵納米顆粒在血漿中分散,被脾臟、肝臟和骨髓的網狀內皮系統的DMT1 表面受體識別,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途徑被細胞攝取。

靜脈鐵劑直接注入體內,鐵幾乎全部被吞噬細胞吞噬轉化,隨後緩慢釋放成為循環鐵,鐵的損失較少,因此為防止鐵過量,給藥劑量必須嚴格控制。

  • 補鐵過量危害多

雖然微量元素鐵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鐵的攝取量並非多多益善。如果長期攝取過量的鐵,會引起多種疾病,甚至引起鐵中毒。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所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實驗過程中,補鐵使動物體內的腫瘤發展很快。這是因為,癌細胞在合成過程中,需要以鐵為原料,體內多餘的鐵正好為癌細胞提供了「口糧」。

此外,鐵質過多會加重脾臟的負擔,抑制了人體免疫功能,使癌細胞乘虛而入。鐵元素在心肌中聚積過多,還會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因此,服用鐵劑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但需要注意補鐵效果,也應預防鐵中毒。在確實需要補鐵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不宜用茶水送服,因為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與鐵結合成沉澱而不利於腸道對鐵的吸收;

(2)口服鐵劑時,儘量與攝入富含鈣質(比如牛奶)的食物有一定時間間隔,因為食物中的鈣質也會影響鐵的吸收;

(3)注意合併用藥的情況,比如不宜和四環素及碳酸氫鈉等藥物同服,其中四環素會與鐵形成難以吸收的絡合物,而碳酸氫鈉這類藥物會中和胃酸,不利於鐵的吸收。

關於如何科學補鐵以及預防鐵中毒的知識,您了解了嗎?

如果您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請點讚關注鼓勵,我們將繼續帶來精彩內容。

參考文獻:[1] 補鐵劑研究進展, 藥學進展, 2016, 40(9), 680-688. [2] 補鐵過量危害多,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05, 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