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苗卿 端梓任 記者 任紅娟)頸椎勞損、骨質增生、頸椎病壓迫神經、腰椎間盤突出……現代人的工作壓力較大,脊椎病已成為越來越常見的疾病,不少年輕人飽受脊椎問題困擾。

△李志偉院長 通訊員供圖

脊椎病有哪些症狀?如何保養你的脊椎?近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院長、骨傷科專家李志偉。李志偉從事脊柱退變性疾病治療與研究28年,擅長頸腰疾病的微創與開放手術治療,一起聽聽他怎麼說。

脊椎病一定要動「大」手術嗎?

52歲的患者曹女士由於長時間低頭工作,出現頸部和左上肢疼痛,上肢要一直上舉,疼痛才能減輕,睡覺時也要保持這個姿勢。這讓她非常痛苦,經保守及休息等治療後,症狀雖有好轉,但依然反覆發作。

後來,曹女士聽朋友介紹來到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問診時曹女士有一隻手臂總是高高舉起,整個人看起來十分奇怪,後經李志偉詳細問診及查體,結合影像學資料,考慮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因為患者自身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在與患者溝通手術方案後,科室團隊最終決定用直徑僅1厘米的大通道脊柱內鏡,通過微創方式精準進行頸椎後路鎖孔手術,「精準打擊」曹女士「突出椎間盤」。

據介紹,鎖孔技術是通過微創脊柱內鏡通道,在內窺鏡的實時監控下,經椎板鎖孔技術,精準抵達目標節段,將神經根的骨性通道開個小「孔」,摘除突出的椎間盤髓核組織,減輕因椎間盤突出或骨贅增生等導致的神經受壓。相較於傳統手術,該手術方式能鎖定病灶位置,確定靶點,進行精準減壓。因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顯露清晰、可以保留頸椎結構穩定性等諸多優勢,從而使患者能享受到更微創、更精準、更快康復的手術治療方案。

術後,曹女士頸肩及左上肢疼痛完全消失,疼痛麻木症狀得到即刻緩解,左手終於可以放下來了。第二天,即在頸托保護下下地活動,無需拆線。

脊椎病不要拖 青少年要注意脊柱側彎

為什麼不少患者都是因為脊椎病病情突然加重了,才意識到需要去醫院?李志偉解釋說:「人的神經根、椎間盤……這些組織都有一定的抗壓能力,一開始輕微壓迫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反而自身還會在壓迫中找到一定的適應性。患者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加重中,直到最後徹底爆發。」

近幾年脊椎病的趨勢是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一些青少年更是出現了不少脊柱側彎的現象,患者年齡段一般在13-18周歲。李志偉表示,導致青少年脊椎側彎的原因有很多,這四個原因值得家長重視:其一、學習壓力大;其二、看書寫字的坐姿不正確;其三、書包過重;其四、運動量不足。

如何發現自己是否有脊柱側彎?李志偉支招,脊柱側彎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症狀,就是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如何預防脊柱側彎?「早期可以通過改善坐姿,經常鍛鍊身體,規避脊柱側彎的發展趨勢,嚴重時則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配備支具矯正。對於發育成長期的青少年,家長要多注意孩子身體狀態,及時正確規範孩子的坐姿習慣。如果有問題及時就醫,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

走路突然眩暈摔倒,可能是頸椎病

頸椎病常見的症狀就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脖子時常感覺僵硬。頸椎病患者由於椎動脈被壓迫,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會引起患者頭暈頭痛。一般情況來說,頸椎病不會影響到患者視力。但是如果頸椎病已經壓迫到身體神經和頸動脈的話,會導致大腦出現缺血以及神經系統病變,這樣就會使患者視力下降。另外,如果走著走著突然眩暈摔倒,這可不僅僅是由於低血壓或者心血管疾病,還有可能是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由於椎動脈受到外界壓迫或者刺激,會引起功能失調、腦部供血不足等症狀。它日常表現為走路時突然出現頭暈,甚至是摔倒。

頸椎處的交感神經支配著心臟,如果患者的交感神經受到壓迫,很可能會引起心率失調、心臟過速等症狀。

頸椎病患者還有可能上肢麻木。當中下段頸椎錯位,會刺激頸動脈,導致患者血壓突然升高,之後又恢復正常水平,這期間患者會出現頸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現象。

頸椎病患者也會有肌肉緊張的症狀,上肢容易拿不住東西,伴隨無力感。頸部活動不便,頸椎病患者感到頸部不舒服時,沒辦法自由活動自己的頸部,這也是頸椎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脊椎病?

脊椎病包括兩種常見的脊椎疾病: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類型很多,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各不相同。「以往此類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現在不少來就醫的都是中青年人,甚至還有小學生。」專家建議,上班族應避免長期伏案工作,低頭看手機也不要看得太久,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機。一般伏案工作1小時左右,就要起來活動一下;要保證頸肩部的保暖,受涼後會引起頸椎病的發作;枕頭的高度要適宜,材質鬆軟適度、高低適度,枕頭一般建議跟肩等高,睡覺時,保證頸椎和胸椎基本在同一水平上;平時,也可以適宜地運動,比如游泳、小燕飛及坐位時進行頸後肌肉對抗鍛鍊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狀。我們日常習慣中應避免蹺二郎腿,同時應注意椅子不能過高;久坐後應該適當站起來舒展一下,讓身體自然放鬆一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平常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如需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