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大西洋月刊》10月24日文章,原題:人類無法抗拒的寵物命名潮流5年前,傑夫·歐文斯開始意識到給獸醫打電話將考驗他的意志。當電話那端的人問起他的名字時,他回答說「傑夫」。當他們問起他的貓的名字時,他不得不告訴他們,是「傑夫寶寶」。

這在以前看來,是很古怪的名字。如今,它已不再像一兩個世紀前那樣古怪。在美國及世界的其他許多地方,我們都正式生活在一個為寵物起人性化名字的時代。

美國博伊西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雪莉·沃爾舍表示,這些動物已成為家庭成員,它們正被賦予「能動性和人格」。在我們的家中,這些動物普遍受到來自人們的關愛,如今,寵物分享我們的床、我們的飲食、我們的衣服,那麼,它們為何不能也用我們的名字?

動物的名字並非總是如此。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的中世紀歷史學家凱思琳·沃克-梅克爾,發現了中世紀人們給狗起名字的記錄,包括暗示狗的身體部位的「白爪」,或者一件吸引其主人的物品「小輻條」等。即使在這段時期確實出現了人性化的寵物名字,但這些名字的字面意思也都是滑稽的、魯莽的,甚至與流行文化有關,當時沒有任何寵物的名字會被輕易誤認為是兒童的名字。

然後,隨著維多利亞時代官方犬種的興起,人們開始重新定義狗在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一旦被歸類為工作犬後,狗就開始成為人們身份的象徵。而且隨著狗的地位提高,人們可以接受的狗的名字的列表也越來越長。倫敦國王學院寵物歷史學家史蒂芬妮·霍華德-史密斯表示,人們不再認為「與狗分享人的名字是一種蔑視」。這種熱潮發生在20世紀,當時,最流行的狗的名字和小孩的名字已經難以區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語言與方言專家卡塔琳娜·萊布林表示,如今,當你到操場上高喊「愛麗絲」時,或許跑過來的是一隻寵物犬。

此類發現適用於多個國家,但寵物的命名趨勢又各有不同。例如,在中國,人們可能會以食物、象聲詞或者英文人名來稱呼狗和貓。在西非國家,人們有時會用尖刻的短語為他們的狗起名。即使缺乏人性化名字的美國寵物也沒有得到更少的愛。

不過,幾位專家表示,如果一位親密的家庭成員決定以他們的名字稱呼一隻新寵物,他們仍會感到有些不舒服。沃克-梅克爾說:「人們依然不願給寵物起一個與人類完全無法區分的名字。」

不過,「傑夫寶寶」的主人仍在這麼做,繼續計劃為他的動物起「正兒八經」的人名。除那隻貓外,他的家裡還有4隻雞,其中1隻就被稱為「小布里塔妮」。但有些時候,他也感覺這些名字不太對勁,「我的一個朋友家裡有一隻名叫『麥可』的貓,每當想到它,我都會大吃一驚。」(作者凱薩琳·吳,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