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7日發布最新國情統計通報,2020年底台灣家庭部門平均每戶資產負債淨值 (簡稱每戶財富) 的購買力評價 (PPP) 為新台幣1263萬元 (以下數字皆為新台幣) ,與2019年底的1202萬元相比,新增62萬元、增加5.1%;較2017年底增加310萬元、提升13.8%

圖片來源/路透

 

根據《聯合新聞網》、《ETtoday財經雲》 報導,主計總處公布的「每戶財富」,是依購買力評價換算出來。至於「國人財富計算」為何?是指國人在金融資產項目包含現金、存款、股票 (有價證券) 加計非金融資產,包括房子、土地、車輛等,減去個人負債 (房貸、信貸等) 的淨額。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2020年底的「每戶財富」之所以提高,主要是金融性資產淨值增加55萬元,其中每戶「有價證券」增加37萬元、「現金及活期性存款」增加25萬元,較2017年底增長98萬元或8.4%。專家分析,主因是台股在2020年疫情發生時,全球央行救市大灑錢,所以股市飆漲、股民荷包滿滿,帶動該年度國人每戶財富跟著增加。

圖片來源/主計總處提供

 

觀察我國與OECD會員國 (38國) 及夥伴國 (3國) 的每戶財富,2019年以盧森堡3012萬元最高、其次為瑞士的2759萬元,拉脫維亞及哥倫比亞較低,各為252萬元及278萬元。台灣為1202萬元,高於OECD國家中位數816萬元,排名僅次盧森堡與瑞士,在42個國家 (含台灣) 中排名第三,優於南韓的1159萬元及日本的944萬元。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

 

專家分析,這幾年優於日、韓的原因為「台灣物價低」,所得換算購買力後,包括每人可支配所得、家戶淨財富都會跟著提高。

示意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