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去大熊貓國家公園體驗自然之美,又沒有那麼多時間怎麼辦?現在,走進成都博物館的這條「熊貓生態走廊」,就能「穿越」到大熊貓國家公園。

11月15日,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主辦,成都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協辦的「國之大者 萬物傘護」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展,在成都博物館四樓中廳正式開展,該展覽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展覽時間將持續至2023年2月5日。

「國之大者 萬物傘護」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展

2021年10月12日,中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據悉,舉辦「國之大者 萬物傘護」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展,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近距離了解、認知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城市窗口。

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歷程

本次展覽通過原生之境、守護之路、百態之美三大板塊,突出展示大熊貓國家公園特色與精彩,引領觀眾展開一場探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微旅行、微體驗。通過本次展覽,大家可以概略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設立歷程。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以單一物種命名的國家公園,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大熊貓棲息地的完整性、連通性。走進展覽,深入到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陝西、甘肅的崇山峻岭之中,大家可以了解三省各地的創新探索,體驗多姿多彩的建設內容。

展覽現場,漫步於栩栩如生的大熊貓、紅腹錦雞、小熊貓、牛羚等動植物標本之間,仿佛穿越到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地處我國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橫斷山脈地區,地形複雜,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世界著名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大熊貓國家公園從東北向西南綿延,被譽為「熊貓生態走廊」。

展覽現場

大熊貓國家公園內擁有野生大熊貓1340隻,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量的71.89%。除大熊貓外,大熊貓國家公園還「傘護」著雪豹、川金絲猴,綠尾虹雉、朱䴉,紅豆杉、珙桐等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跟隨展覽,觀眾將「穿行」橫亘於岷山山系、邛崍山系、大小相嶺山系以及西秦嶺之間的這條「熊貓生態走廊」,探索領略這裡的自然地理信息、體驗豐富的生態內容。

互動環節,該展覽設有9處集徽章打卡點,充分調動參觀者的好奇心,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參與到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保護中來。除了豐富的圖文內容,該展覽還通過紀錄片、動畫、紅外相機影像等多媒體展示內容,讓大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魅力。另外現場還設置有大熊貓國家公園志願者申請信箱,讓更多的公眾加入志願保護行列。

觀眾在觀展

溫馨提示: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進入成都博物館需出示健康碼、掃場所碼、查驗風險城市旅居史和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進行體溫測量後方可入館。遊客在展廳內參觀時,需全程正確佩戴口罩,主動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參觀距離。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